《鱷魚怕怕,牙醫怕怕》,跟着鱷魚感受看牙醫的糾結歷程

為了讓兩三歲的寶寶刷牙,我們總是使盡渾身解數。無論是變換各種各樣的牙刷:動物款,U型款,電動版等,還是變換不同的水杯和牙膏,似乎對不愛刷牙的寶寶來說仍舊收效甚微。

這個階段的寶寶更多感受到的是牙刷給口腔帶來的不適感,更加無法意識到產生蛀牙的危害,因而刷牙對於她們來說就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讓寶寶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是關鍵點。無法從行為上立即改變,就只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主要描繪了一隻長了蛀牙的鱷魚害怕去看牙醫,

但又不得不去的心路歷程,

在經過牙醫的一系列補牙操作後,

鱷魚的牙齒終於補好了。

在和牙醫告別後,為了不用再次光顧牙醫診所,

鱷魚明白了:一定不要忘記刷牙。

繪本根據兒童具有[自我中心性]這一特徵:即處於該階段的兒童以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正如她自己所看到的那樣,不能從對方的觀點考慮問題。

以鱷魚為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你會發現牙醫的心理活動和說話內容和鱷魚一模一樣,雖然他們倆害怕的事物並不一樣,但這是兒童看待外界世界的典型特徵所致,重複性的語言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時也有利於低幼兒童語言的學習。

這本繪本的作者五味太郎,擅長利用大面積色塊表達出簡潔的輪廓,色彩單純明晰,沒有任何細部勾勒,卻凸顯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以單純的藝術表現,蘊藏豐富的內涵。

繪本拓展:

畫一幅牙齒的畫,塑封后在對應的牙齒上面塗上顏料,然後讓寶寶用刷子沾水把顏料刷乾淨,讓寶寶直觀地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