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好男人,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少一分責備,多一點理解。」
——《養育男孩》
男孩成長到一定階段時,會開始注意女孩。當男孩出現偷看媽媽上廁所,偷看媽媽換衣服的時候,這是我們對他進行性別教育的最佳時機。
別因為自己的大驚小怪而錯過了男孩的性別教育,別將性別教育交由網吧那些社會男孩替你完成。
你發現你家小男孩忍不住偷看你上廁所,不要說,媽媽上廁所,你不能偷看。
你穿着漂亮的連衣裙,你家小男孩動不動就喜歡往裙子底下鑽,不要說,不準掀媽媽的裙子。
你梳着長辮子,你家小男孩跑過來好奇地拽你的頭髮,不要說,不許拽媽媽的頭髮。
教男孩尊重媽媽沒有錯,但不應該只尊重媽媽,還應該尊重以媽媽為代表的所有女性。
上面的情形,媽媽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
「女生上廁所,男生不能偷看!」
「不能掀女生的裙子!這樣不禮貌。」
「不能拽女生的頭髮,這樣對女生不尊重。」
教男孩尊重媽媽,媽媽以外的其他女性,如奶奶、姥姥、女同學,也都需要尊重。
當你家四歲的小男孩,偷看來家裡做客的小女孩洗澡;
當親戚逗你家小男孩,在學校有沒有相好的女孩子,他滿臉通紅;
當你家小男孩放學回家,告訴你他很喜歡班上的某個女孩子;
錯誤的行為要予以堅決制止,正常的關注異性的行為,要及時予以開導。
不要覺得尷尬,覺得難以啟齒,就像男孩到了年紀,要學會自己站着尿尿一樣自然。
媽媽可以這樣對男孩說:
「你之所以會注意女孩們是出於上天的設計。
上天也會讓女孩們注意男孩。
我會留意你爸爸,你爸爸也會留意我。
不只你一個男孩會在心中思索與女孩有關的事,這是正常的。
別人逗你是因為他知道你已經到了會注意女孩的年齡,沒關係。」
——《養育男孩》(母親版)
尊重女性的同時,注意不要製造男女性別對立。
我們都聽過老一輩的口頭禪:「男孩要有男孩的樣子」、「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
男孩是什麼樣子?女孩又是什麼樣子?
2019年,成都某小學開設男女專屬課上了熱搜。
被問及為何會開設這樣的課程時,校長表示:「近年來我們發現,男孩、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在同一條輸出軌道上『被塑造』,導致男孩缺少足夠的空間來豪氣勃發地成長,女孩則缺乏寧靜溫婉模樣可依循。男孩、女孩存在一定的性別錯位現象。」
所以男孩就應該豪氣勃發造火箭,女孩就應該寧靜溫婉織毛衣?
張偉麗衛冕UFC世界冠軍,三人女籃東京奧運會斬獲銅牌的新聞還震撼着我們。
男護士出身、轉型做歌手拿下全國冠軍的毛不易,賣口紅、成為「口紅一哥」的李佳琦,他們的精彩人生還鼓舞着我們。
不要用性別偏見去定義和限制我們的孩子。
教男孩尊重女性,我們也要學會尊重男孩的特性。
有的男孩天生敏感、柔弱,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接納孩子的性格特質,並關注他的優勢,鼓勵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
內向、膽小的男孩,往往更專註、溫柔、有耐心、有同理心,這些性格像金子一樣點綴着孩子的一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挖掘出孩子性格中金子一般的特質。
真正的教育,是把一個人的內心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模樣。
教育男孩時,不一定要把男孩培養出陽剛之氣,尊重孩子的個性,成全孩子而不是改造孩子,讓他成為真正的自己。
英國現代主義女作家伍爾夫曾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
你家男孩是陽剛型還是細膩型?你會鼓勵他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帶娃體驗!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收藏。你的每一個小小的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小周話館,陪你聊生活,聊育兒,釋放焦慮,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