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迎來「可怕2歲」,進入性格成長關鍵期,方法對了孩子更優秀

2歲的孩子有多可怕,恐怕只有他們的家長才能領會了。我身邊已經生娃了的朋友表示,孩子2歲是個坎,家長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提起十二分的耐心,才可以熬過去,這話絕對不是誇張。


2歲孩子特有的表現

2歲以前的寶寶大多乖巧、聽話,但是進入2歲之後,他們逐漸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進入人生第一個小小的叛逆期,他們會嘗試用語言或行動來挑戰父母的權威。

簡單地來說就是你讓他吃飯,他偏不吃;你讓他坐着,他卻要到處跑。初為父母的人可能覺得非常煩惱,但專家會告訴你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我的朋友曾經講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他請女兒的幾個好朋友到家中做客,並且拿出了一盒巧克力招待他們。

在吃巧克力的時候,女兒的口水滴到了地上,有一個孩子注意到這件事後,就立馬開始笑話她。

接下來女兒的反應,令大家都驚呆了,她竟然再吐了幾口口水。女兒這一行為立馬引起了身邊小朋友的反感,極力阻止她。然而女兒不僅沒有住口,還開始表演花式吐口水,全程都笑得非常開心。

朋友的妻子最終忍不住了,揍了女兒一頓,結束了這場「吐口水表演」。雖然這種表現看起來十分無理取鬧,但其實很正常。這個2歲的女童,在通過這個方式凸顯自己的個性,實現自我認知。

如何正確引導2歲的寶寶

雖然2歲的寶寶遭人嫌,但這個時候,也是塑造孩子性格非常關鍵的時期。父母若是能夠用對了方法,不僅可以避免「可怕的2歲」,還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那家長需要怎麼做呢?首先不要抵觸寶寶哭泣。

應該有不少家長都非常厭煩小孩的哭鬧聲,聽多了還會感到崩潰,於是對孩子的態度就會不自覺地惡劣。

但這種情緒肯定是錯誤的,如果家長具有這樣的情緒,親子關係肯定會變差,寶寶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情緒會越來越奇怪。

所以當2歲的孩子無理取鬧、突然大哭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安靜地等待,適當的時候給他一些肢體上的安慰。

孩子哭聲止住之後,家長需要告訴他這種情緒就是不開心,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告訴爸爸媽媽:自己非常不開心,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既能讓孩子發泄情緒,又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還能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其次忍耐是有限度的。2歲的孩子,隨着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用哭鬧挑戰父母的權威,如果父母某次沒抗住、妥協了,那這個小機靈鬼就會記住「哭鬧」這個標準,下次有機會就會再次使用。

所以,家長在2歲左右的時候,就要設置規則,以防孩子養成「哭鬧」思維。

哈佛教授伯頓·懷特曾說過「面對2歲的孩子,父母有必要設置一些行為準則,並讓孩子知道這些準則的存在,同時要有堅定的執行態度,不能讓準則成為『紙上談兵』。」

當然也沒有必要事事都定規則,那些不涉及孩子健康和安全,不影響他人的事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做一做,比如明天穿什麼衣服等。

養育寶寶要講究方法,方法對了,寶寶會朝着正確的方向快樂成長,方法錯了,孩子只能變成招人煩的「熊孩子」。

這些小方法,寶爸寶媽們都掌握了嗎?歡迎分享育兒妙招和家裡「小魔王」讓你崩潰的瞬間,讓我們來共同成長吧。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