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案的啟示:教養孩子最大的失敗,是把父母做成高危職業

2021年01月01日17:05:05 育兒 1869

弒母案的啟示:教養孩子最大的失敗,是把父母做成高危職業 - 天天要聞

01 新高危職業——媽媽


前幾天,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審理引起關注。

他曾經是福建的高 考狀元,殺 死母親,是蓄謀已久。過後,他把母親的屍體處理成無味的「木乃伊」放在家中。並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朋好友借了144萬元,又向學校辭了職,理由是陪兒子去美國留學。

吳謝宇潛逃4年後被抓。

而在這個即將過去的2020年,11月、12月,均有高三男生,殺 死自己母親的新聞出現。

這些年,頻繁看到這樣的消息,讓我不禁生出感嘆:什麼時候,當媽媽竟然成了高危職業?

2017年,我考取了心理諮詢師的證書。2018年,通過進一步地學習,認識了心理學的各個流派,也了解到,青少年心理諮詢是目前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發展方向。

如今孩子早熟,青春叛逆期來的更早。10來歲甚至8、9歲的孩子,都已經開始。

孩子們獲得的物質條件,前 所未有的豐富。這個世界,已經和30年前、20年前,完全不同了。


但是,很多父母的思想與做法,卻還停留從前,沿用着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對待的那一套。

就像2G的手機,在4G、5G的網絡下,已經不能使用。精神與物質世界發展的不均衡,導致了太多親子問題的存在。

孩子的行為,為什麼出現問題?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親子關係,為什麼會出問題?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的家庭系統。如果去追溯的話,我們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原生家庭,太複雜了,也不太可能實現。

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還在潛意識裡,留有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童年陰影,影響着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覺察、覺醒,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完善的、美好的原生家庭啊。

很多父母,尤其是很多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後,把親子關係放在夫妻關係之前。而很多爸爸,在婆媳關係的問題中,要麼不作為,要麼站在自己母親的立場上。

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第 一位的,才是基石般的存在

孩子的外在表現出的行為問題——叛逆、不學習、早戀、遊戲成癮,究其原因,其實都是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從小,父母沒有真 正「看到」孩子,沒有對孩子做出及時的回應。導致和孩子疏遠、隔離,天長日久,積累的問題,在青春叛逆期,集中爆發。

孩子出了問題,讓人頭疼,終於到了管不了,或者不知道該怎麼管的時候。

有的父母還好,知道去尋求幫助,例如,找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得到專 業的幫助。這也是很多人,進入青少年心理諮詢這個行業的原因。

但更多的父母,甚至根本認識不到這一點。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要麼焦慮無助,要麼以暴制暴。

弒母案的啟示:教養孩子最大的失敗,是把父母做成高危職業 - 天天要聞

02 神醫扁 鵲


我們都學習過扁 鵲見蔡桓公的故事:

扁 鵲第 一次見蔡桓公,說他皮膚間有點小病,不治怕會加重。蔡桓公不相信,不但說自己沒病,還嘲笑扁 鵲,認為當醫生的人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藉以沽名釣譽。

第 二次是十天後,扁 鵲說,蔡桓公的病已經肌肉里,不 醫 治會更加嚴重。但桓侯還是不相信,並且不高興了。

第三次,是又過了十天,扁 鵲又說,蔡桓公的病已經到了腸胃,不治會加重有危險。但桓侯仍然不相信,也更不高興了。

第四次,還是十天後,但這次扁 鵲看到蔡桓公,轉身就跑。蔡桓公特地派人去問他,扁 鵲就說:「(病)在皮膚,(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針灸(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腸胃裡,(是)火劑湯(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醫藥已經)沒有辦法的。現在(他的病)已經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說話了。」

五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找扁 鵲,但扁 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病死了。

小時候覺得蔡桓公這是諱疾忌醫,但長大後發現,我們也常常會活成蔡桓公,沒到疼痛難熬,就不肯相信,自己會生病。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

智慧的父母,引導孩子自己塗抹。而有的父母,卻想畫一幅自己的圖像。更有甚者,是媽媽想畫幅田園風光,爸爸卻鍾情於高山流水。

所以,如果覺得孩子有問題,那我們做父母的,得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是不是不夠了解孩子?我們是不是沒有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要不要尋求幫助,該尋求幫助的,到底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爸爸和媽媽,要求是不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

當孩子問你:爸爸/媽媽,我可以玩一會兒遊戲嗎?你會怎麼回答?

當你看到孩子沉浸在遊戲中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你是會先和他探討一下,他為什麼想要玩遊戲嗎?還是會直接拒絕,反問他:你作業寫完了嗎?書讀了嗎?考了多少分,還有空玩遊戲?

孩子為什麼要玩遊戲?為什麼一玩起來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你知道嗎?

弒母案的啟示:教養孩子最大的失敗,是把父母做成高危職業 - 天天要聞

03 改變,從自身開始


上周在沙龍上,聽一位學習心理學8年的媽媽分享。

她說,2013年,兒子初一時,一度接近失學狀態。一個學期里有半數時間,都是在家裡度過的。她非常苦悶,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迷惘中,她聽說鄭州有種工作坊,有可能幫到她。於是她就去參加了,然後才認識了心理學,並且沉浸其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問題的根源。

重要的,是她認識到,必 須從自己做起,開始改變。

如今,她的兒子已經上了大學,是個很優 秀的小夥子。身為媽媽,她和兒子像朋友一樣,相互尊重和欣賞。兒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難題,也總會向她傾訴,期待她的建議。

她和老公,20多年夫妻琴瑟和鳴,老公愛稱她為「女 神」。

她是原生家庭中的老小,因為母親在父親去世後,一直跟着她生活,所以一度曾有過2個姐姐,得聽她安排的做法。但是現在,她把自己,放在妹妹的位置上,有事時,會主動徵求和聽取姐姐的意見。

姐妹間更加友愛,老母親看到了,也非常開心。

開心是良藥,當一個家庭系統,在正常地運轉時,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是舒 適的、愉悅的。

所以,改變,可以從知道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幸福家庭系統模式開始。


弒母案的啟示:教養孩子最大的失敗,是把父母做成高危職業 - 天天要聞

04 解決問題的鑰匙,就在你的手中

無論你想解決什麼問題?都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鑰匙就在我的手中。

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先來找我們自己的原因,通過學習,覺知覺察,在家庭教育中,從「無知無覺」到「當知當覺」,再到「先知先覺」

從孩子的行為表現,能了解到他內心的需求。這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我們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我們的原生家庭,曾給我們的童年帶來陰影,那麼,我們就要覺察到,那些陰影是否還在潛意識裡,影響着我們對孩子的態度。

同時,我們要明白,我們已經成年,我們有能力擺脫那些陰影,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什麼是家庭系統?要怎樣建立呢?

一個幸福的家庭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何打通夫妻溝通中的困境?

如何解決親子關係中的問題?

怎樣把個人的夢想、和家庭的願景結合起來?

怎樣成為教練式的父母,而不是保姆式的呢?

……

你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問題,我們都能夠找到答案。

2020年12月,我和我的心理諮詢師朋友,一起建立了一個社群,實施幸福體驗室計劃。

計劃里,有

52節幸福家庭必修課;

52本個人成長與家庭教育書籍精華分享;

1次免費心理諮詢;

後續開發各種項目福利。

你能享受的,是2021全年,浸泡式學習,持續陪伴分享

關係中的問題,學習中的困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我們是心理諮詢師,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2名媽媽,是心理學知識、正確家庭教育理念的獲益者。

我們知道,我們所收穫的,也是許多父母,要提升的。所以,我們希望用我們微薄的力量,讓更多父母明白: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孩子出了問題,他們只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真 正的渴求。

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引導與陪伴,他們渴望父母的愛和擁抱。

我們希望,大家能在生活的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問題時,知曉理論,也懂得實戰,用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科學應對,從容生活!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諮詢詳情。

2021年,讓我們一起——

為問題找到答案,從知道到做到,成為理想的自己,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

將本文轉發朋友圈,關注本公號,將截圖發至後台,可獲贈關於個人成長、家庭教育方面的電子書。

別等了,2021年,給自己一個改變的理由吧。


我是@北方的木棉,立志終身學習、享受心流、享受幸福當下的心理學愛好者,期待通過提升自己,更好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媽媽,願和你一起成長。
喜歡我的文字,就請關注我吧,也歡迎點贊、評論哦。讓我們一起,從知道到做到,成為理想的自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湖南株洲的街頭,一對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駐足,13歲的腦癱少年譚兆盛手握話筒,用略顯顫抖卻清澈的嗓音唱響《天之大》;身旁提着音響的母親譚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經紀人」,也是他逐夢路上最堅定的陪伴者。這對母子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更是一曲關於愛與希望的讚歌...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雖說,養育孩子,我們不要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但大家一起玩兒,我們難免會看到差距: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有的卻總是慢半拍?我們會想,到底是天生的差距,還是孩子成長節奏沒跟上?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有項研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3次
一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一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人將豪宅名車奉為幸福的圭臬,有人以功名利祿丈量圓滿的尺度,可當風霜染白雙鬢才驚覺:真正的家,從不在金玉其外的表象,而在那些深藏於柴米油鹽中的溫度與重量。
一個人能在這三件事上保持低調,意味他相當厲害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能在這三件事上保持低調,意味他相當厲害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真正的強者,往往懂得藏鋒守拙,以低調之姿行走於世。低調並非是被人忽視、遺忘,亦非是無能之輩的退縮,恰恰相反,它是源於內心的自信,是歷經風雨後的從容,是洞悉世事後的豁達。低調之人,從不虛張聲勢、大肆炫耀,他們擁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體驗,盡興就好! - 天天要聞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體驗,盡興就好!

楊絳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你最艱難的時候,別老想着太遠的將來,只要鼓勵自己過好今天就可以了,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東西根本不配佔有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
醜女未婚產子,5個男人爭着認兒,孩子卻向一頭狼下跪 - 天天要聞

醜女未婚產子,5個男人爭着認兒,孩子卻向一頭狼下跪

山風裹着雪粒子撲進破廟時,阿嫵的產痛正撕開第三道夜幕。老槐樹的枯枝在紙窗外亂抓,瓦楞上積了三寸厚的雪,被她嘶啞的嚎叫震得簌簌墜落。接生婆王婆子盯着產婦那張布滿青斑的臉,手抖得差點掀翻銅盆——這孩子竟是倒生出來的,後腦勺先抵着人間,活像要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