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當父母時,我們想要讓孩子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時光,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年代,許多家長為了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同時也不想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在孩子身上複製,而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輔導班,於是,忙碌已不再屬於成年人。
各式各樣的興趣愛好課程佔據了孩子們的課後、周末和假期,當發現孩子玩樂的時間漸漸變少,我們也有無奈、不舍;當看到其他孩子課後補課、周末忙碌,我們也會心生焦慮;有時候也會搞不清楚興趣愛好的學習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最後唯有期待着孩子一點小小的進步和日後學有所成時的小肯定。
無憂無慮的童年與興趣培養和學習
首先,期待孩子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不切實際的,孩子也像大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有豐富的感情、情緒,這些對於孩子而言都是豐富的生活體驗,在他們滿足「得到」帶來的喜悅時,肯定也會因為「得不到」而沮喪,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其次,在興趣培養和學習中,孩子能夠體會到付出汗水和努力的過程,能體會到經過努力收穫成功的喜悅,對孩子而言這是一種經歷,更是能夠培養孩子毅力和堅持品質的過程。但是前提是孩子所學的是他感興趣的,有能力去完成的。
如果因為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給孩子帶來過多的負擔、過大的壓力或者是佔用了過多的時間;或者因為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學、學習有什麼意義而導致父母爭執、親子關係變差,那就會本末倒置,就算孩子再喜歡也難以持久。
如何做?
1. 尊重孩子的天賦
有時候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給孩子設計、選擇了最好的人生,但是孩子總是難以按照我們的規劃來進行,甚至出現反抗情緒和行為。
因此,在給孩子報興趣班、輔導班時,應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按照孩子擅長及感興趣的方面來為孩子選擇。
2.符合孩子年齡發展
讓·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幾個階段,正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是逐漸成熟的過程,在給孩子安排學習時需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過早的進行學習,可能會適得其反、揠苗助長。
3. 了解孩子的優勢與弱勢
每個人孩子都是特別的但不會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和欠缺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優勢能力和弱勢能力,針對孩子的情況而採取相應的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能力,如「揚長帶短」、「揚長補短」、「揚長避短」等。
4.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任何的學習都有可能會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情緒,接納、回應孩子不良的情緒,然後陪伴一起尋找困難的癥結並一起去解決它。
其實,興趣的培養和知識的學習很多還是來源於生活,讓孩子帶着發現的眼光去探索、去觀察,適度、因人而異的協助孩子去選擇1-2個興趣並為之堅持學習,也給予孩子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和主動發現和學習的機會,相信童年的樂趣是無限大。
采橙教育
科學教育 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