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火星人30,這是日更計劃的第【766】天
前幾天我們介紹了一些具體辦法,幫助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但是,落實這些辦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家長自己出現情緒的時候,要有能力處理好。
如果家長本身脾氣暴躁,自己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你如何指望給孩子一個好的教導?
有些家長也很想改進,也想幫助孩子引導情緒,也去學了很多技巧。然而,當面對現實情況的時候,當看到孩子無理取鬧、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大部分人不由自主地就火冒三丈,將自己所學的引導技巧完全拋之腦後。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偶爾對他發脾氣,他當下哭完也就算了,很快就能恢復。然而,現實卻是,父母的這類行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壞脾氣,甚至會逼迫孩子為了應付父母,而發展出的說謊、討好等表面功夫,這對孩子的品性是極大的傷害。
別輕易對孩子發脾氣,當你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冷靜地停一下,重新調整自己,情緒不是一件小事,掌握自己的情緒,對你和你的孩子,都非常關鍵。
可以看到,在引導孩子的情緒管理之前,家長自己的提高,就顯得非常重要。
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兩個步驟:
1、拆掉情緒地雷;
所謂的情緒地雷,就是當你觸碰某些事的時候,情緒會像地雷一樣爆發。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留意哪些事情容易讓自己產生情緒,所以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去控制。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情緒地雷,然後解除它。
最容易的辦法,就是隨時記錄,你可以隨身帶一個小筆記本,或者用手機的備忘錄也可以,當你遇到某件事情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你就記錄下來。記錄累積多了,就可以統計復盤,你就會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某個情緒反應節點。
找到這個地雷後,你就要勇敢地去面對它。
2、幫助自己找回快樂;
根據研究發現,人類所能經歷的快樂大概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感官的快樂,這是大家最容易得到的,例如吃到好吃的東西,穿漂亮的衣服等;
第二層是幸福的快樂,指的是為了做一件事情,為了達成一個目標,犧牲眼前的感官快樂,以得到更好的結果,這有點像我們常說的延遲滿足。
第三層是意義的快樂,指的是你完成一個對你來說很有意義的事情,但基本沒有享樂的成分。例如當志願者、去山區支教等等,這是更高層次的快樂。
對於家長來說,平衡這些快樂層次,幫助自己重新找回快樂,你才有心情好好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愛。
當孩子被你的愛包圍以後,你會發現,再來解決其他問題、去除惡習就容易的多。請記住,只有你自己活得更好,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愛,你才會同時成為更好的父母。
關鍵詞:情緒管理、快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