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2020年11月07日23:48:06 育兒 1095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各地進入冬天,在一些北方地區溫度降低很多,人們紛紛穿上秋褲、棉服來抵禦寒冬。大人們穿得比較隨意,但他們比較關心孩子的感受。

每到冬天都會引起一場小的對抗:到底是娃覺得冷,還是家長覺得冷?經常看到好多老人給孩子穿六七件衣服套在一起,孩子不得動。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家長在冬季容易誤解的幾件事

關於冬天怎樣判斷孩子冷不冷,很多家長常做錯4件事,娃不舒服有苦難言。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1)摸手並不代表孩子體溫

冬天時,家長總會通過摸手來判斷孩子的體溫。這個是不準確的,因為手一直暴露在外面,而且處於身體的末梢循環,與實際體溫有差別。

尤其是孩子冬天經常接觸碰涼的東西,手部溫度自然會更涼。這時家長摸孩子的手會低於體溫,實際上孩子並不冷。

2)打噴嚏不一定是生病

家長最怕孩子打噴嚏,老人更是聽到噴嚏聲就給孩子添衣服,說娃是因為吹到冷風。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實際上在身邊有灰塵、或者鼻腔里有些干時,還有很多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孩子打噴嚏,只是一下噴嚏並不能證明孩子感冒。

3)老人覺得孩子冷,孩子並不冷

這裡並不是批評老人不懂得照顧孩子,而是老年人跟孩子比起來,血液循環速度慢,同樣的溫度孩子很熱老人卻覺得冷。

如果以老人的溫感去給孩子穿衣服,必然會造成孩子出汗,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孩子如果出汗了吹到冷風,會更容易感冒。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4)被子蓋太厚

家長在冬天會給寶寶被子蓋得太厚,還喜歡「壓被角」,在原有的被子上再蓋一層衣服或者是小被子,來給孩子加溫。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其實這種方式不利於孩子睡眠,娃的被子跟家長厚度差不多就可以,蓋兩層睡起來不舒服,晚上會不自覺踢掉被子而着涼

身上蓋太厚的被子對孩子來說很重,大人試一下就會知道蓋兩層被子呼吸會覺得困難。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想知道孩子到底冷不冷,應該摸哪裡?

★ 孩子的脖頸處

醫學研究證明,孩子脖子後面是家長試探溫度比較準確的。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家長首先要注意讓自己的手是溫熱的,再去觸碰孩子的脖頸處。如果脖頸是溫熱且乾爽的,那麼說明孩子的感受剛剛好。

如果脖子後面涼說明孩子有些冷,需要及時添衣。若已經出汗了說明寶寶現在穿得太多,或者是玩累了大量出汗需要休息、適當減掉衣服、補充水分。

★ 摸摸小腳丫

家長只注重給孩子穿棉服、穿馬甲卻忘記腿部和腳部的保暖,事實上腿部保持溫暖後整體都不會覺得太冷。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所以媽媽可以摸一下寶寶的腳丫,如果腳丫很涼說明寶寶已經很冷了。加強腿部保暖或者換一雙厚鞋子,否則寶寶容易、並引起腸胃不適。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冬季正確的穿衣方式

冬天並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基本要保證在外不冷,在室內方便脫換,家長要掌握正確的穿衣方式。

不同地區有溫差,但穿衣組合方式是一樣的,貼身內衣+毛衣(衛衣)+棉服(外套),特別冷的地方可以在毛衣外加個馬甲,秋褲根據氣溫選擇厚度。

冬天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奶奶覺得」,要「摸」對兩個部位 - 天天要聞

衣服數量不需要太多,孩子活動起來很不方便,還容易引發「捂熱綜合征」。反覆感冒、發燒、咳嗽等,孩子太遭罪。

糰子媽心裏話:

年輕父母和老人都關心孩子的身體,只是有時掌握不到正確的方式,帶娃路上需要一點點摸索,發現走進誤區要及時改正哦。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佈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着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着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着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在不同維度會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像中醫觀察脈象般,細細觸摸其中流轉的層次:陰陽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節氣在母親子宮裡輪迴,臍帶纏繞着人類三十八億年的基因長河。當新生命叩響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諾言——以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 天天要聞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請假,也是職工的正當權益。如果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批准職工的請假,然後再以曠工為由將職工開除,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先兆流產請假,單位不批准還開除」 法院判了閆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多年,並簽訂有勞動合同。閆女士懷孕後身體不適,經醫院確診為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