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10天花光4萬多,大人急壞了:這錢是全家幾年的全部積蓄

2025年03月29日21:23:09 育兒 1931

哈嘍大家好,我是哎呀媽。

雲南昆明的鄧先生翻看支付記錄時,雙手止不住發抖。

11歲女兒用媽媽的身份信息註冊遊戲賬號,以上網查資料為借口,在10天內刷走4萬元購買各種手游裝備。

11歲女孩10天花光4萬多,大人急壞了:這錢是全家幾年的全部積蓄 - 天天要聞

要知道,這筆錢是全家人省吃儉用幾年下來的積蓄。

也許有不少父母會抹着淚說,孩子根本不知道四萬塊錢意味着什麼。

而這,恰恰撕開了移動支付時代最殘酷的真相:

當金錢變成手機里的一串數字,孩子們正在用虛擬世界的狂歡,透支現實生活的根基。

移動支付抹去了紙幣的觸感,花唄借唄模糊了儲蓄的概念,直播打賞重構了價值的認知:

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金錢認知障礙」。

問題不在於孩子沉迷遊戲,而在於他們從未真正理解「錢從哪裡來」。

當父母把手機隨意遞給哭鬧的孩子,當家庭聚會時大人只顧刷短視頻,當孩子看見父母掃碼支付像呼吸般輕鬆。

那些在游戲裏一擲千金的行為,不過是現實世界的鏡像投射。

一、如今的虛擬支付,切斷了孩子的價值感知

現在孩子眼裡的100元,不過是支付界面跳轉時閃過的數字。

他們沒見過父母在菜市場為一毛錢討價還價,沒摸過浸透汗水的紙幣,更不懂4萬元需要多少小時勞作才能積攢。

11歲女孩10天花光4萬多,大人急壞了:這錢是全家幾年的全部積蓄 - 天天要聞

這裡有個簡單方法,能重建孩子對金錢的實體感知:

每月發薪日,把家庭月收入換成現金鋪在桌上。讓孩子親眼看見房貸抽走多少疊,水電費拿走幾張,教育開支划出多少份。

當孩子發現剩下的那疊錢要支撐全家30天的飯錢,他們自然會明白「遊戲翅膀」可能吃掉全家三天的口糧。

二、避談金錢,製造了認知真空

很多家庭忌諱和孩子談錢,覺得「談錢俗氣」「孩子長大了自然懂」。

結果就是孩子以為手機綁着魔法錢包,以為信用卡是阿拉丁神燈,以為父母微信里的錢像樹葉般摘不完。

11歲女孩10天花光4萬多,大人急壞了:這錢是全家幾年的全部積蓄 - 天天要聞

聰明的父母,會把生活變成經濟學課堂:

帶孩子去銀行存壓歲錢時解釋利息計算,超市購物時比較克單價,拆快遞時一起計算物流成本。

北京某初中生通過計算奶茶店日流水,終於理解「爸爸每天加班兩小時等於3杯珍珠奶茶」。

當孩子知道每筆消費都需要相應勞動兌換,充值行為就會從「點點屏幕」變成「是否值得用媽媽三天工資換遊戲皮膚」。

三、即時滿足,摧毀了延遲享受能力

遊戲廠商深諳行為心理學:

金光閃閃的充值按鈕、秒速到賬的虛擬物品,正在馴化孩子「想要即刻得到」的神經反射。

當現實世界需要等待發薪日才能買新書包,而遊戲世界只要掃碼就能立刻變強,孩子自然選擇沉迷即時快感。

11歲女孩10天花光4萬多,大人急壞了:這錢是全家幾年的全部積蓄 - 天天要聞

打破這種成癮循環,需要重建延遲滿足的獎勵機制

可以給孩子設立「願望儲蓄罐」,想要新球鞋就每周存20元零花錢,想要遊戲機就幫忙洗碗賺積分。

廣州某家庭用這種方法,讓兒子花三個月存錢買Switch,結果孩子玩了兩周就轉賣二手:「存錢的過程比玩遊戲更有成就感。」

寫在結尾: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家訓中有這樣一句:

「財富不是指你有多少錢,而是指你配得上這些錢。」

那個刷光積蓄買遊戲裝備的女孩,缺的不是懲罰,而是理解金錢背後的生命重量。

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用時間、健康、尊嚴換來的生存憑證。

願所有父母早日摘下「孩子長大了自然懂」的蒙眼布,願每個孩子都能摸着紙幣的紋路聽見生活的心跳。

當孩子懂得為全家屋頂存錢比買虛擬皇冠更重要時,他們才算真正接過了抵禦人生風雨的傘。

畢竟,教會孩子敬畏金錢,就是教會他們尊重生命。

不知道今天的話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評論區分享。

我是哎呀媽,各大平台簽約作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愛寫作,愛看書,愛看電影電視劇。育兒這條路,我們一起攜手同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註:圖片來源網絡截圖,侵權聯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佈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着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着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着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在不同維度會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像中醫觀察脈象般,細細觸摸其中流轉的層次:陰陽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節氣在母親子宮裡輪迴,臍帶纏繞着人類三十八億年的基因長河。當新生命叩響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諾言——以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 天天要聞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請假,也是職工的正當權益。如果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批准職工的請假,然後再以曠工為由將職工開除,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先兆流產請假,單位不批准還開除」 法院判了閆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多年,並簽訂有勞動合同。閆女士懷孕後身體不適,經醫院確診為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