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進入規定的賽道時,日子都是美好的、四季陽光是溫和的、世界是純真的;自認為不是學霸也是學神,再不濟也是某科的小狀元。
隨着現在教育機制的變遷,大家對幼兒教育前期引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天,剛開始自然家家都是優質的娃。誰能處理好整個馬拉松式的學習流程,豐厚的學業獎勵更是囊中之物。
家庭的氛圍與接觸的人群,都是孩子們成長的土壤和基底。孩子們進入校園後或是六周歲後,他們的休閑時光少了很多,多數是因為有學習方面的任務。這時更多則是需要去接觸不同的場景、人群、規則,如家長遇到好玩有趣的地方、有成長需要的領域、有挑戰且安全的項目、好吃的餐館等,挑個時間去瘋一把、吃一頓更能深切體會到生活真切畫風與世界的寬度!
玩的地方可以多方面的,一是吃苦的,二是享樂的,三是自我需要的;樂園裡多數是歡聲笑語,眼花繚亂的玩耍地,這是美好的畫風。農場里生長着不同的農作物,擺放着不同的工具,參與勞作是成長的必要環節。不同的省份、環境里生活的窮苦人群送溫暖,哪怕沒有獻愛心、出手協助同樣是美好畫卷。靜靜的坐思、獨處是對自律的擴張。
面對和小伙之間的矛盾、不開心的小事時,積極聽取他的述說、想法、解決辦法,不僅是尊重,更是一種成長的聆聽。
小伙們在一起玩耍時,出現了矛盾時,都不願意和對方和好或道歉時,不防建議他們用剪刀石頭布來決定誰先邁出第一步。生活中遇到能和的來的小夥伴,家長們不妨多保留聯繫方式,下次遇到好玩的場合可以一同前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收穫。
大再一些的孩子,如果對家長有誤解時或不同意對方釋放肌膚,這就需要爸爸或媽媽去做中間人進行協調。如媽媽給孩子講題意義不統一時,孩子發火了,接着媽媽也火冒三丈,這時就需要細心的爸爸或其他家人進行溝通,不防試一試說:「孩子你看,做題思路有很多,如果你能聽取媽媽剛剛說的,你是不是又收穫一種思路?想要對方心服口服,不防先聽她講完你再講一遍你的思路,媽媽自然也會另眼相看於你?」小事上別急着分辨對與錯,引導或給予適當的小建議同樣會讓孩子豁然開朗。
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前,家長們切記先處理好自己的態度;家是共同回憶的暖爐和蜜罐,想要爐中有溫度、罐中有甜味,暖暖的語氣、輕鬆的話題,少不了家長的心境與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