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2023年05月01日21:03:17 育兒 7649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自從有了女兒,怕她苦,怕她累,又怕她受傷,怕她不幸。

到底怎麼養才能確保她一生無虞,強大而自由?這篇文章值得所有女孩父母收藏看看。

作者 | 楓子

有句話說,養女方知育兒難。

養育女兒的路上,總是充滿了焦慮和挑戰。

對她嚴一點,怕她缺愛以後被騙,對她嬌養一點,又怕慣壞她;

希望她勇敢,又怕她吃苦受累,希望她走得遠,又怕她走彎路走錯路。

我們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卻發現不管是拚命富養還是細緻精養,都不能滿足女孩的成長需要。

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說:

「女孩跟男孩的生理結構不同,決定了其需求是不一樣的,因而要差異化養育。

另外,女孩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和需求也大不相同。」

養育女兒,其實沒有固定模式,父母要做的,是要根據女兒的成長,不斷調整教育方式。

從幼年到成年,女孩成長的5個黃金階段,父母分清側重點和培養目標,才能養出一個幸福又自信的女兒。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0-3歲

愛養:給女孩心理營養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曾分享過一件自己特別後悔的事。

女兒10個月時,他和妻子因為工作調動,無法帶孩子,就把女兒送回了老家。

當時的他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麼關係。

但那一段時間,女兒的情緒很敏感,走到哪裡都要拿着一個粉色的被子,睡覺也要聞着被子才能睡覺。

因為女兒把這個被子當成了媽媽的替代品。

也因為那段時間的「遺棄感」,女兒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種不被愛的不安全感。

他無比懊悔:「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絕不會在女兒一歲半前離開她,不管我有多艱難。」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心理學上說:孩子3歲之前,是建立心理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尤其是1歲半之前,跟主要撫養人的分離,會造成孩子底層情緒的安全感的缺乏,也會對未來親密關係產生不良的影響。

足夠的安全感是女孩健康成長的心理營養,也是女孩一生幸福的基石。

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卑之中,總是試圖從別人身上尋求安全和依賴,容易迷失自我。

所以,3歲前,請盡量把女兒帶在身邊。

多給她一些情感關注,對她的需求給予回應,讓她感受到媽媽溫暖的懷抱,爸爸寬大的肩膀。

這份安全感,會讓女孩將「我是安全的、是被愛着的」的信念深深紮根在心中,成為她一生幸福的底氣。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3-6歲

野養:強健女孩的身心

這個階段的女孩,開始對周圍的世界產生興趣,對什麼都有着強大的好奇心、探索欲。

但父母卻常常陷入一個誤區:給女兒過多的保護和限制。

我曾經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女兒想跳泥坑,我告誡她:你要有女孩的樣子。

女兒想爬樹抓毛毛蟲,我阻止她:爬高會摔疼,毛毛蟲會咬人。

我強行讓她只穿裙子,玩洋娃娃,安安靜靜地做個小公主。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一個束手束腳的女孩,註定難以承受生活的風浪。

如今,我女兒不僅身體比同齡人都柔弱,多走幾步路就喊累。

性格上也很膽小怯懦,稍有磕碰就哭鼻子,遇到點事就找媽媽。

其實,3-6歲,不僅是女孩探索的關鍵期,更是女孩性格養成的黃金期。

這個階段,我們對女兒的差別養育,會在潛移默化中變成女兒對自己的「自我束縛」。

允許女兒「粗獷」地去野、去打鬧,反而是保護女兒最好的方式。

作家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里回憶,自己在幼兒園時,就每天都穿舊衣服去上學。

因為她每天在外面玩時,都會去拱籬笆,爬人家院子,有時還鑽田地里的鐵絲網。

她還喜歡到處亂蹦亂跳,爬高爬低,經常撒了歡地野。

但也正是這野蠻生長的幼年,磨鍊了她堅韌的性格,讓她在往後的各種困難挫折面前都勇往直前。

愛女兒,就不要把她寵成嬌弱無力的小公主了。

放開手,讓她去自由地探索,讓她身心都得到鍛煉,未來她才能更好地搏擊長空,飛向遠方。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6-10歲

嚴養:培養女孩的習慣和能力

小學時期,女孩因為大腦發育比男孩快,在學業上不需要父母太操心。

但這並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撒手不管。

「中國榜樣家長」劉稱蓮說:「小學六年,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六十年。」

這個階段養成的習慣,行為方式會逐步固化下來,甚至伴隨孩子一生。

所以,父母一定要嚴抓習慣,培養能力,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

想起被網友譽為「學神」的丁雯琪。

她是安徽省首個麻省理工的錄取生,還同時接到8所世界名校的橄欖枝。

取得如此耀眼成績,丁雯琪卻透露,自己小時候是個生性貪玩,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孩子。

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離不開父母的管教和督促。

在興趣上,父母陪她一起努力,每當她想出去玩耍時,父母就把她摁在琴凳上繼續練琴。

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磨練她的意志。

在學習上,父母培養她回家就先寫作業,做好課前預習,課後溫習,養成獨立思考,學會提問的習慣。

在生活上,父母督促她制定時間表,合理安排閱讀、學習、休息的時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

另外,父母嚴格禁止她玩手機和電腦,所以現在的她,從不追劇打遊戲。

小學定型好了行為習慣,初中高中基本就不用父母操心,做什麼事都自覺自律。

愛女兒,則為之計深遠。

能力是女孩飛行的翅膀,習慣是女孩成長的根。

陪女兒走好小學六年,就要給她根和翅膀。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10-14歲

牧養:陪伴女孩走過青春叛逆期

女孩的叛逆期一般是10-11歲開始,14歲到達叛逆期高峰。

這個階段的女孩,生理開始發育,心理也發生變化,她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在意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

原本乖巧聽話的她們,開始標新立異,會打耳洞、染髮、穿奇裝異服,甚至紋身。

但父母又說不得罵不得,因為她們情緒敏感、易激動,父母越管教,她們越叛逆。

怎麼辦呢?

牧養,像有經驗的牧人放牧一樣:

給予女孩充足的理解和尊重。

但同時,也不會忘記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導女孩走向成熟。

黑幼龍的女兒立琍,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就開始一天到晚化妝,常常要化上一個鐘頭,妝容「妖冶」慘不忍睹。

初中時,就開始交男朋友,一連換了好幾任。

媽媽知道粗暴的命令沒有用,帶着女兒去化妝品店,說:

「我從不化妝,但知道不好的化妝品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要買就買正規化妝品。」

媽媽的關心和理解讓叛逆的立琍深受感動,幾年後提起這件往事,依舊十分感激。

而在早戀的問題上,黑幼龍夫婦也早早給了最根本的底線:毒品和性不能觸碰。

至於交友問題,他們就通過自己的三觀去慢慢影響女兒。

最終,女兒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很快走出了青春叛逆期。

《女兒,青春期你一定要懂得事兒》一書說:

「問題女孩,多是青春期的女孩。

但是如果能夠為青春期女孩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她們就會迅速成長、成熟起來!」

贏得十幾歲女孩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她們站在一邊。

讓女孩在被理解中,跨過青春期這道坎,最終蛻變、成長。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14-18歲

富養:幫助女孩找到人生方向

《養育女兒》一書指出:14-18歲,父母要為女兒的成年做準備,讓女兒朝着讓生活美好和有意義的方向努力。

女孩的成長路上,困難很多,誘惑也很多,所以生活中總是充斥着這些聲音:

女孩與其辛苦讀書,還不如做主播,對着鏡頭撒嬌賣萌就好了。

女孩書讀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

在女孩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若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女孩真的很容易走彎路。

電影《成長教育》里,16歲女孩珍妮原本是一個成績優異,有望考上牛津的好學生。

然而,她意外結識了有「精英氣質」的大衛。

這個大衛出手闊綽,帶着她出入各種高檔場所,體驗所謂「上流人士」的生活,並成功俘獲了珍妮的芳心。

之後,珍妮便果斷放棄了上學這條「苦」路,選擇了自以為的人生「捷徑」。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可當她輟學,奔向大衛的懷抱時才發現:大衛不僅已婚生子,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的錢也全是贓款。

所以,在女兒開始向外探索,即將走向成人的這個階段,不想女兒迷失方向,父母一定要「富養」女孩的精神和眼界。

帶着女兒多見世面,見世界的廣闊,見人生的百態。

被閱歷富養的女孩,才不會將自己的人生,拘泥於眼前的方圓。

給女兒更多的選擇和嘗試,豐富女兒的內心,讓她找到自己的熱愛和追求。

有目標和方向的女孩,不會輕易陷入迷茫和紛擾,因為她知道自己努力的意義。

這樣「富養」起來的女孩,任何時候,都能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家有女孩,3歲愛養,6歲野養,10歲嚴養,14歲牧養,14歲後怎麼養 - 天天要聞

一個女孩,成長為一個少女,最終成為一個成熟女性,需要父母從很早就開始努力去澆灌,用心栽培。

父母要在女孩成長的不同階段,給予不一樣的愛和教育。

雖然不易,但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教育和她如今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係。

點個「贊吧」,願每個女孩能向著陽光,紮根深處,傲然綻放。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