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2023年02月17日18:23:04 育兒 1183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自古以來,養育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最大的期望幾乎也都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強、有出息。

然而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好像都反過來了:30歲左右依然需要父母「幫襯」的孩子,一點都不少。

01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爺爺奶奶要養兩代孩子

近日,一項針對上千人的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現象普遍存在。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在如今講究「優勝優育」的年代,年輕父母在生下孩子之後,越來越注重精細化養育,尤其是對孩子的陪伴上,更是重視。

不過經過調查顯示,現實生活中,承擔更多的撫育責任的卻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不僅需要投入精力來幫忙照顧孩子,甚至在經濟上還要時常幫襯着。

其實仔細觀察後不難發現,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幾乎是沒有人自己帶孩子的,常見的情況就是「上班前送到父母家,上班後再把孩子接回自己家」。

因為有了老人的幫忙,年輕父母在照顧孩子問題上直接成了「甩手掌柜」,有的甚至連給娃換紙尿褲都不會,更有甚者連奶粉都沒有衝過。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而在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的原因上,調查顯示:有63.1%的人認為自己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看孩子;55.5%的人認為自己不獨立,身心發展不成熟;

02父母當「接孩俠」?新型啃老得重視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特意去問了公司的同事小張。小張和丈夫結婚時間不算長,孩子才2歲,平時夫妻倆就是把孩子送到鄉下爺爺奶家,自己則是在城市裡工作和發展。

對於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張並無覺得不妥,她認為鄉下老人反正也是清閑,把孩子送到身邊還能讓他們的生活不枯燥,自己也覺得很輕鬆。

聽完小張的想法,不僅讓我聯想到了「啃老」這個詞彙。「啃老」的本意是子女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能力,而且身體成熟和心智健全,卻仍然要依靠父母來維持生活。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而現在一種「新型啃老」逐步蔓延開來,夫妻有孩子之後,不肯花時間來培養和培育,把孩子直接丟給老人,自己則是繼續過「二人世界」。

甚至把帶孩子這件事過度依賴老人,卻從不給老人在經濟上的支持。

這樣新型啃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老人好,但實際上卻是對老人的不尊重,也是在對老人的啃老,啃的是他們的時間和精力。

03為了避免出現「新型啃老」,老人該有哪些反思?

適度放手,不要過分干涉

國內的父母都很願意為子女犧牲,所以都十分自願地做起了「貼錢保姆」,不僅在照顧孩子上過度干涉,就連家務活也大包大攬,長此以往,子女很容易被「慣壞」,而自己變得異常疲憊。

所以即使是幫忙帶娃,老人也要清楚家庭的責任劃分,而不是有了孩子就理所當然地要自己帶,這樣不僅不利於年輕父母的歷練,一旦出現一些意外,也容易讓老人處在「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境地。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督促子女參加育兒

生活中,除去一半左右的年輕父母是真的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還有一般的父母就是「懶惰」,他們覺得照顧孩子十分麻煩,搞得自己沒有自由,所以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柜」。

作為老人,這個時候不能過分疼愛孩子,而是有必要督促和提醒子女積极參与到育兒的過程中,協助並鼓勵子女更好地教育孩子,培養年輕父母的進取心和責任心。

要知道,為孩子提供優質的物質生活僅僅是基礎,讓他們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和成長,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04老人帶娃幸福三代,更要從實際出發

雖然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但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在父母身體條件還允許,並且還願意的情況下,讓父母幫忙帶帶孩子也是「幸福三代」的事情。

但要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的話,也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老人的情況和想法。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但要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的話,也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老人的情況和想法。

首先,老人是否願意帶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喜歡帶孩子,那些不喜歡帶孩子的老人,如果一味強迫,不僅孩子帶不好,老人的身體也會吃不消。

其次,育兒觀念是否統一

雖然說兩代人的育兒觀念會有不同,但如果存在較大偏差的話,那麼就要看老人是否願意妥協了。

那些性格比較執拗的老人,一直都不肯做出讓步,其實這個時候也是不適合讓老人幫忙帶娃的。

年輕夫妻只生不養現象普遍,老人如何避免當「接孩俠」? - 天天要聞

最後,老人的身體是否允許

臨近垂暮之年,本來老人是要多多仰仗子女,如果還被套上帶娃的「枷鎖」,就會讓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吃不消,如果一定要讓老人幫忙帶娃的話,最好還是先了解下老人家的身體情況。

對於年輕父母來說,孩子終究是自己的孩子,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對孩子盡到責任,不能完全缺席孩子的成長。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描述: 南京某醫院推出「精英試管嬰兒」服務,號稱68萬元即可定製985碩士基因混血寶寶,更提供性別選擇、精子「選秀」等服務,引發巨大倫理爭議!這究竟是科技進步還是道德淪喪?生育權與基因優生學,我們該如何平衡?正文最近,一條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 天天要聞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在和很多家長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比較傾向於食療方,這和我「葯補不如食補」的治病理念也是契合的。當然了,就算要吃也得吃對。今天給大家分享三種果子,有鼻炎的孩子可以換着吃,各個證型都有側重,大家按需取用。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上海市作家協會5月5日發佈訃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編審周晴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醫院病逝享年57周歲據介紹,周晴,生於1968年3月,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年兒童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原上海作家協會兒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第九屆全國作代會代表...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 天天要聞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莫讓子女成全部生命意義自尋路關懷過度是束縛↗放手方能展宏圖別把一切托孩孺自我價值莫荒蕪子女未來需自主適度空間心不孤父母之愛應有度過猶不及終添苦給予自由和鼓舞兒女飛翔展鴻鵠莫在愛中迷雙目自身夢想也追逐孩子終會尋歸屬父母生活應豐富父母應當心有數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 天天要聞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矛盾:父母拚命推動社交,孩子卻在社交中頻頻「受傷」。這些傷害的背後,往往藏着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相——孩子對他人認同的過度渴求,本質是父母認同的缺失。通過多年觀察與實踐,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重新理解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 天天要聞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明天就是假期最後一天了今天夜裡開始,雨水將會影響杭州明天雨量逐漸變大,下午才會轉陰攝影:江志清今夜起,杭州有陣雨或雷雨天氣明天下午起雨止轉陰受到西南暖濕氣流和切變系統的影響,今天夜裡自南而北轉為陰有陣雨或雷雨天氣,雷雨時局部可伴有短時暴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後半夜到明天上午雨水增強,有中陣雨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