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在媽媽的鼓勵下成功的做好了西紅柿雞蛋面。貝貝對自己的廚藝也信心倍增,他覺得以後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即使媽媽回來晚了也沒有關係。
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用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但是鼓勵和獎勵是不同的。鼓勵是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從內心給孩子更多的力量,支撐孩子不斷的前行。獎勵是家長為了得到一種結果而給孩子物質上的激勵,比如當孩子考試考得好,就獎勵他多少零花錢。這種形式的獎勵在一開始對孩子來說很新穎,但時間久了以後,孩子就會把興趣專註在如何得到獎金上,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那家長應該如何鼓勵孩子呢?其實鼓勵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表現的機會,發掘孩子更大的潛力,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首先,當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明確的指出孩子的某一種行為做的好,並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就是正確的。那麼孩子就會記住這種行為,以後就會經常做這件事。
其次,在孩子感到猶豫或者是遲疑的時候,給予他鼓勵。這時的鼓勵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支持,因為孩子畢竟年幼,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的能力,膽小的孩子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退縮。這時父母可以先給孩子做示範,在做示範的時候告訴孩子一些技巧,並對孩子說:「你只要記住這些小技巧,這件事對你來說並不難以,你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有了這樣的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就能勇敢的往前邁出一步了。
最後,就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鼓勵。孩子做一件事失敗的時候,他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些自卑。有了父母的鼓勵,孩子就能從失敗中獲取一些經驗,只是從失敗中激發更多的能量。但是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不能總是從客觀事物上找原因。而應該和孩子面對失敗,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孩子找到更多可以成功的辦法,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面對挫折,不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