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家長知道,在學前階段讓孩子讀繪本是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行為習慣以及專註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等,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在這關鍵性的幾年裡,買回來很多繪本讓孩子讀。
可是,不少家長卻發現,繪本買回來後,孩子絕大多數都不會看,最後都放在角落裡吃灰。難道讀繪本是分人的嗎?難道自家孩子真的不愛讀繪本嗎?
真正的原因,往往並不是孩子不愛讀繪本,而是買的繪本類型不對孩子的「胃口」,引導孩子讀繪本的方法也不對。我家妹妹曾經也不愛讀繪本,把書放到她面前就想扔了、撕掉,但現在呢,她自己會主動閱讀,有時候一讀就是半個小時,是怎麼產生這樣的轉變呢?這裡分享3個方法給大家。
1、讓閱讀成為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本來就很短,在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之前,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會隨手扔在一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為了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要持續一段時間陪孩子閱讀,可以將每天的閱讀時間固定下來,比如說:早上9點鐘左右陪孩子閱讀半個小時,下午3點鐘左右陪孩子閱讀半個小時,晚上睡覺前再陪孩子閱讀半個小時。在陪孩子親子閱讀的半小時里,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就拿着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到了相應的時間段就會形成條件反射——該看書了。
2、把故事演出來
學前階段孩子不認識字,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幾乎一片空白,就算繪本有圖案也難以讓孩子投入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繪本里的內容「動起來」。
怎樣才能使繪本「動起來」呢?說白了就是講故事,不要照着繪本中的文字生硬地朗讀,要繪聲繪色,配合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高低起伏的語氣,把繪本裏面的故事給孩子「演出來」,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裏面到底講的是什麼內容,而孩子也能從大人的動情表演中受到感染,從而喜歡上閱讀。
3、讓孩子讀喜歡的繪本
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同,喜歡讀的繪本類型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喜歡汽車,有的孩子喜歡小動物,讓喜歡汽車的孩子讀關於小動物的繪本,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反之亦然。
與其強按牛頭喝水,不如在確保內容健康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讀喜歡看的繪本。比如,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自行選擇喜歡讀的繪本,這樣買回來的繪本,基本上孩子都能讀得下去。
上面的3個方法親測有效,家長們不妨也試一試,絕對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