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里一位女孩吐槽媽媽是「毒舌」,總是無處不在地否定和打擊她。
媽媽是毒舌
女孩考試沒考好,媽媽便說「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樣子?如果你再考成這樣,你都不用去學校了"。
弟弟在寫作業,媽媽也會來一句,讓弟弟好好學習,千萬別學你姐,幹啥啥不行,學習真的一塌糊塗。
女孩讓爸爸買了條裙子,媽媽見了整個人的臉色都變了,然後厲聲道:
「你看看你,你眼睛都長哪裡了,你哪裡覺得這個衣服好看,這面料又土又丑又廉價又幼稚, 請問你買回來幹嘛,做裝飾品嗎?你要是以後再買這種衣服,我把你和你的衣服一起丟出去」。
聽女孩模仿着媽媽平日里的一言一行,看着女孩臉上表情的變化,特別是在被媽媽反駁,不認同「毒舌」,而是在陳述事實時,女孩一度感到很失望。
也就在這麼一瞬間里,我彷彿感受到了女孩不被媽媽理解的痛苦心情。
女孩極力地在向媽媽傾訴自己不被認同和理解的痛苦感受,可媽媽似乎一點都未曾想要去聆聽和看見女兒。
在女孩吐槽的最後,媽媽同意了她以後可以用自己贏得的錢買自己喜歡的裙子,也跟她說了聲「對不起」。
女孩的反應卻是滿臉驚訝和不可思議。
看,孩子是多麼希望父母能夠看見和理解自己。
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包容與肯定,孩子都會感到心花怒放。
曾經看到過一個《親愛的小課桌》的綜藝節目,裏面有個小男孩叫凱凱,他也有着一個與之類似的媽媽。
媽媽也老是否定凱凱,還說別的男孩女孩都比凱凱好。
這樣的一種對孩子的否定和打擊,讓一起參加節目的傅首爾看不下去了,她說了一段很扎心的話,至今讓我難忘。
傅首爾說:
「一個人啊,就是你想要讓他自信是非常難的,但你要讓他自卑卻易如反掌。特別是小孩,就是你只需要天天說,他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他一定會相信。如果你的童年,最親近的人沒有向你表達過欣賞和喜歡,那麼你成年以後,會不停地懷疑自己」。
說完之後,傅首爾還說起了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對她的嚴格,常常要求她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一度讓她在成年以後偶爾還是會懷疑自己。
傅首爾的體驗讓我感同身受。
在養育大兒子的過程中,我對待他的方式也正如上面的兩位媽媽一樣,常常是指責、否定和打擊,極少會有肯定與誇讚,
這樣的養育方式養出來的孩子真的很自卑,不僅缺乏安全感,更沒有自我價值感。
而我的小兒子卻完全不同於哥哥,因為給予了他足夠的愛與自由,欣賞與相信,肯定與讚美,小兒子特別的自信、陽光和有愛。
父母的話里藏着孩子的未來,父母給的那些肯定或否定,讚美或貶低 都會成為孩子的個性品質,最終演變成命運。
孩子的命運
生生不息睡眠學院創始人黃仕明曾說起自己的一段童年往事。
他說在上五六年級的時候,爺爺病重,作為家庭里最大的一個孩子,他感到很擔心,也很想要照顧好爺爺。
於是,他常常跑去爺爺房間問爺爺,要不要擦點葯?要不要多穿件衣服?冷不冷,我幫你蓋好被子。
黃仕明這些自發的舉動,後來被爸爸知道了,爸爸誇他是一個尊重老人孝順的小男孩。
當時的黃仕明聽到爸爸的這句話,覺得非常感動,同時內心裏也有了一種力量感。
哪怕現在50多歲了,他對待老人和年紀大的人依然是非常尊重的。
此外,爸爸還有一句話也深刻影響了黃仕明。
爸爸帶他跟朋友聚會,他有時會表達下自己的體驗與感受,爸爸卻誇他有領悟力,對人看得很深透。
如今回想起來,黃仕明深感爸爸帶給他的巨大的內在力量。爸爸的看見和認可,不僅賦予了他一種身份認同,也讓他冥冥之中走上了諮詢師的道路。
父母的語言里藏着孩子的命運,父母認為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孩子最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寫在最後
黃仕明說:「被父母真正看見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因此,請多多看見、肯定和相信你的孩子吧!
如果家長們不懂如何做或者做不到,建議讀一讀黃仕明老師的《停止你的內在戰爭》,他會告訴你如何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如何重塑親子關係,以及如何做自己的內在英雄,成為真實又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