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2022年10月03日14:27:28 育兒 1051

大家好,我是諾媽~

新學期開學不久,每天接送孩子時,我在學校門口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只要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接孩子的,接上孩子之後,會十分自然地把孩子的書包從孩子的手裡接過,背到自己的肩膀上。

而接孩子的爸爸媽媽,在接上孩子之後,或直接拉上孩子,或者家長在前面走,孩子跟在後面,書包往往都還會背在孩子的後背上。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老人替孩子背書包的行為被很多人指責,替孩子背書包就是溺愛孩子

很多人對老人替孩子背書包這種現象大加批評,認為連一個書包都要替孩子背,這是溺愛孩子的表現。

在兒童教育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育兒專家張敏曾經就這個問題也表達過觀點。他認為,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請把書包還給孩子。

香港理工大學做過一個研究,一個孩子書包的分量,超過身體體重的百分之十五,連續背二十分鐘以上,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脊柱發育造成影響。

葉一茜提出,森碟的書包里除了書本,還有電腦、水杯,有時候還會有衣服和鞋子,簡直和行李箱一樣,確實很重。

張敏表示,書包重不是要幫孩子背,而是要想辦法讓書包的重量輕下來。比如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書包里只裝第二天上課需要的書本,而不是把不需要的也每天背來背去。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作為媽媽的我,也在放學後替孩子背書包

其實作為媽媽的我,替孩子背書包,在眾多年輕家長群體里,並不是個例。在接諾寶放學時,我也能看到好些媽媽在為孩子背書包。

儘管專家有着科學研究和根據,但從內心來講,我仍舊覺得孩子的書包太重了。每當我提上孩子的書包後,都感覺胳膊猛地往下一沉。

在諾寶的學校,其實課業並不重,關鍵是課程和很多其他學校相比,要五花八門得多。寫繪、手工、泥塑、勞動、音樂等課程,要帶的工具很多。

諾寶每天晚上都會自己把書包整理好,裝進第二天需要用的書本,拿出不用的課本。因此,每天的書包里裝的,都是諾寶第二天必須要用的書本和工具。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在秋初的天氣,早涼午熱。當孩子們從學校大門走出來時,大都是這樣的場景:外套斜披在肩膀上,水壺掛在脖子上,手裡提着半人高的口風琴,後背背着書包。

試問哪個父母看到,不會從孩子的手裡接過一兩樣東西?別說是孩子,即使是看到家人或者朋友拿着這麼多的東西,也得趕緊接過一兩樣,減輕一下他人的負擔吧!

我不認為這是溺愛孩子,反而認為,這只是愛孩子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相反,在看到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一頭大汗、全身披掛地出來,家長只顧自己在前面走,孩子在後面艱難地跟着,我會在心裏嘀咕:這什麼家長啊,也太不靠譜了吧!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關係不對等、雙標在親子關係中不該出現

諾寶已經上二年級了,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接送諾寶時,每天替她背書包已成為慣例。但是我並不焦慮,因為,諾寶替我提買菜或者拿快遞,也已經成為慣例。

每次去逛超市,或者到小區門口蔬菜市場買菜後,我提重點的袋子,諾寶提輕一點的袋子,這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

有時候到快遞站拿快遞時,我不想進去了,讓諾寶進去替我拿快遞,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平常事。

我替孩子背書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我替她「包辦」,但是,諾寶替我提袋子,拿快遞,又何嘗不是替我「包辦」?

總不能家長替孩子拿書包被稱為「包辦」,孩子替家長幹些事情就是應該的。關係不對等和雙標,我們在生活中通常深惡痛絕,同樣,也不應該在親子關係中出現。

互相幫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不僅僅應用於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在家人之間,一樣通用。

在這樣的互助關係中,家長擔心因為溺愛導致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往往並不會出現。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替孩子背書包本質是培養孩子的獨立。

當時我在看《親愛的小課桌》節目時,因為諾寶還在上幼兒園,我對專家的話並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我只是從理論結合實際出發,感覺專家的話只不過是讓大家明白,孩子的獨立性很重要,家長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這會讓孩子喪失生活和意志的獨立性。

對於到底該不該替孩子背書包,這是一個表面現象,也是一件小事,根本不值得去商討甚至引起口水大戰。

如果孩子有很強的獨立性,替孩子背一下書包又如何?根本影響不了孩子。如果在其他的地方事事為孩子包辦,也不讓孩子有選擇,即使放學後不為孩子背書包,也改變不了「包辦」的事實。

老人和爸媽接娃時行為差異大,替孩子背書包一定是溺愛嗎?未必 - 天天要聞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替孩子背書包這個表現現象,看到老人對孩子的溺愛這種本質,我不能說這種推理邏輯錯誤。

但是,至少在推理的過程中,論據並不充分。

或者說,透過現象看本質,但要看你到底看的是哪個本質?

從替孩子背書包這個表面現象,悟出不能事事替孩子包辦,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獨立意志,我想,這應該才是真正的本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諾媽育娃記,繪本教育指導師,一手帶娃一手碼字,致力於做科學育兒的踐行者和分享者。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感謝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探討育兒那些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着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着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