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繪本」這幾個字,每次一提出來,父母們會不自覺地後退三步,但他們不會逃走,而是悻悻地站着,渴求得到答案。
英文不好,就不能做好英文親子閱讀嗎?就不能愉快地讀英文繪本嗎?
讀英文繪本不是英文教學
英文差的媽媽們有這樣的顧慮,大概都是以英語的標準來看英文繪本的。要知道,帶着孩子去看書,是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繫,學習英語,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目的而已。
家長在給孩子讀英語繪本的時候,不要帶有過強的目的性,例如要學會什麼單詞、學會什麼表達等等。給孩子放音頻的時候也要注意選擇,可以先從兒歌等簡單討喜的入手。
所以,不要過分擔憂「我的英語不好,陪不了孩子一起讀繪本」。
把握好中英文繪本的比重
很多媽媽擔心,在一個中文語言環境中,孩子還小的時候,盲目加入過多的英語環境,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和遲疑,甚至會打亂孩子的語言構建過程。
其實不會。據專家介紹,嬰幼兒的腦袋就像一個可以盛放不同語言的抽屜,可以同時習得幾種語言。而繪本是英語啟蒙相當好的讀物,因為比起語言來說,圖片更具象化,也就更好理解,能夠更好地熏陶視覺和聽覺。
可以儘早幫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習慣英語環境,培養英文耳朵。不用過多擔心兩種語言一起學結果哪個都沒學好,只是要注意量的把握。
不同英文水平的英文親子閱讀
英文水平不同,英文親子閱讀會有所差異。對於完全零基礎的媽媽們來說,方法其實很簡單,和寶寶一起學英語就好。入門級的英文繪本很簡單,大多以圖畫為主,只有很少幾個簡單的單詞。你可以用中英文對比,先了解故事,再講給寶寶聽。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繪本都能延伸出有趣的遊戲。今天我就以繪本 I am a Bunny為例,看看裏面能有多少好玩的親子遊戲。
首先,這本書我們給不同年齡段、不同英語基礎的孩子念,念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如果是一歲左右學說話的孩子,我們第一次可以只說單詞。比如繪本第一頁出現了很多單詞,比如bunny, tree, flower, butterfly.爸爸媽媽可以指着這些圖,只說單詞。如果孩子喜歡這本書,他就會要求再看。
第二次再講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玩遊戲的方式,讓講的內容豐富起來。
比如講到bunny,我們可以扮成一隻兔子跳一跳,邊跳邊說,I am a bunny.有時候就這一個動作孩子都能跟你玩上一陣子。
如果家裡的玩具夠多,可以讓它們輪番上陣來介紹自己。也可以在紙上畫出來,再剪下來,記得胳膊要夠長,因為小動物們要拍着自己的胸脯介紹自己。
繪本中那些又長又抽象的句子,我們用遊戲把它演繹出來後,孩子就能明白了。
例如繪本中出現的 In the spring這句話,我們可以留到後面,等孩子對這本書里你用遊戲演繹過的句子熟悉之後再講。因此,這裡我們先跳過季節,直接講flower。
我們可以假裝摘繪本上的花,說: pick the flower,特別注意要在說pick的同時做「摘」的動作,以達到語言和語境相對應。可以重複這個動作,孩子也可能會邊學你的動作邊重複你說的話。
我們還可以通過遊戲把這個摘花的動作更具體化。
我曾經設計過一個摘花的遊戲。用卡紙或其他材料做五朵花,可以套在寶貝的五根手指頭上。套完之後,開心地看着這些花說:flowers!
當然我們還可以數一數,one, tow, tree, four, five.還可以摘下一朵,邊摘邊說:I pick a flower.摘完把它套在自己的指頭上,再數一數寶寶手指上還剩幾朵。就這樣不斷重複着。記得重複時每次相同的動作說的句子也要一樣。
等花全部套在你的手指上之後,再讓寶貝來摘花。寶貝摘花時他可能什麼也不說,但是你要配合他說:pick a flower!,然後再和他一起數一數你的指頭上還有幾朵。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貝的專註能力。同時也在幫助他明白數字的概念。如果我們把花做成不同的顏色,還能學習顏色。
紙上畫了五朵花,分別是黃色、藍色、紫色、紅色和綠色。做幾個小指環粘在花背後,就能把花戴在手指上啦。
無論如何,麻麻們都要親身參與到裏面。所謂的「育兒先育己」,就是同孩子一起,融入愉快的閱讀氛圍。通過親子共讀,孩子才會感受到樂趣,在學習陌生語言時,還能跟爸媽一起享受珍貴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