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2021年09月18日20:34:02 育兒 1872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5歲的女兒現在上幼兒園大班,馬上中秋節了,問她:中秋節開心嗎?她說:開心。問她為什麼開心?她說:因為要放假了。

也就是說,對於中秋節日的概念,孩子的意思就是不用去幼兒園了。到時候,不僅有爸爸媽媽帶着她出去玩,還可以買各種各樣好玩的。

在公司跟同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問:該不該讓孩子學習點傳統節日的知識?同事說:學這個有什麼用?一到節日就放假了,就知道該帶着孩子出去玩了!

這位同事是一名80後,對節日的態度就是這樣的。只要是過節,那就是放假!他認為,了解這些文化沒什麼用!因為現在過節就是帶着孩子串門、要麼在家休息、要麼就是帶着孩子玩。關於年味越來越淡的話題,就大多數是這樣的想法。

我個人是比較看重這個節日的一些傳統習慣的,為什麼我覺得這些傳統習慣比較重要呢?我說說個人的看法吧。

1、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我們老家,過年的時候有拜年的習慣。以前的時候,拜年的儀式是比較多的。現在基本都是串串門,然後磕個頭就算了。我清清楚楚記得,給父母拜年的時候磕頭,等起來的時候,真的很有觸動感。

我覺得傳統節日的一些習慣,其實可以培養孩子感恩的心。現在的孩子,幾乎是一個家庭中的頂端,所有人都順着他們。這樣,也養成了他們傲嬌的習慣。當他們也知道屈尊的時候,性格會變得謙遜很多。

2、了解中國的文化。

有很多節日的習俗,因為現在的生活原因取消了。就拿放鞭炮來說吧,不允許放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應該讓孩子了解,這是我們慶祝方式的一種。

這些文化的背後,藏着我們先輩們的智慧。了解這些,孩子腦子裡不是空空的,看待問題也不膚淺。讀書所儲備的知識,不一定要都用得上。但是,不儲備、不了解的話,人就會變得膚淺、幼稚。

有一個街頭採訪,拿着袁隆平的照片去問學生這是誰?竟然有7成學生不認識。這樣的結果,就是父母功利性教育的後果。

另外一點,即便是平時生活中用不到這種傳統文化了,但是這種文化還是存在的。就拿東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來說吧,為什麼被這麼多人吐槽?就是因為實在是覺得太欣賞不來了。我們08年的奧運會,從四大發明開始,為什麼能夠帶給人震撼的效果。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即便不普及,但是也是存在的。如果不了解這些文化,就沒辦法展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

3、傳統與發展並不衝突。

像很多地方,都會有傳統節日的習俗,比如包粽子、賽龍舟。這種方式的保留,其實吸引很多人的。每年放假不知道去哪裡的話,這些地方是很值得去的。因為在現場,大家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節日氣氛,學到知識,了解民俗文化。

很多風景區或者地方的旅遊勝地,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所以,保留傳統跟發展是不衝突的。相反,還能帶動發展。另外,現代人的認知水平也都在提高,如果傳統習俗根本沒有什麼新意或者出現錯誤的話,是會影響發展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傳統習俗完全了解,才不會出現紕漏。

國學大師曾仕強曾說:國學的智慧,就是彎彎繞繞,滾來滾去的。我看很多人迷信西方情商高,會做人辦事。其實,我們國學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只是因為西方的東西接受起來比較簡單,而我們的國學是需要悟的。有的人喜歡快餐,不會花功夫去研究。但是,那些經常動腦的人,會越變越聰明。

所以,我覺得孩子一定要了解傳統節日有哪些?對於節日習俗也要做了解。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繪本,我有幾套感覺不錯,你也可以看看。

1、《我們的節日》: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

這是一個禮盒,裏面是立體的。是從中國年開始,為孩子展示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每個節日還搭配有文字介紹和立體的儀式介紹。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像扭秧歌、舞獅子、唱京劇等,都是一個個的立體形象。這樣孩子看起來的話,效果也比較直觀。直觀的感受,更方便孩子記憶。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像掛燈籠和猜燈謎,就都是立體的。孩子可以自己動手了解,也可以自己動腦去猜。總之,互動性是非常強的。3歲左右的寶寶,基本都會感興趣的。

2、《我們的傳統節日》:適合2~6歲的寶寶。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繪本中,也是立體的翻翻書。裏面介紹的節日有8種,分別是除夕、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看看,這是其中一頁的介紹,是七夕節的。有鵲橋、有牛郎、織女……也是圖文結合的方式。雖然小熊有點丑,但是我感覺還挺有意思的。因為我女兒特別喜歡看《熊出沒》,她拿到這套繪本的適合非常開心。

3、《畫給孩子的傳統節日》:適合6~12歲的孩子。

這套繪本偏文字介紹了,內容是比較多的,適合上學的孩子。在這套書中,節日的種類就比較多了,而且對於習俗的描寫也是比較多的。之所以覺得這套書合適,是因為內容真的很全面。像餃子的叫法,除了餃子還有扁食等。在這套書中,就有這個小細節的介紹。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書的作者謝桂梅,是一名兒童文學作家,也做過記者。在專業性方面,是值得信賴的。她給孩子們介紹的傳統節日有文化、有趣味。

4、二十四節氣

(1)《二十四節氣自然繪本》:適合3~6歲的孩子。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繪本我覺得也值得孩子看看,是因為我們小區一位大姐,孩子的語文作業是跟節氣相關的。但是,這位大姐不知道正確答案。所以,發在了業主群里求答案。

當時我很納悶,二十四節氣竟然還有人不知道的嗎?所以,我就給孩子買了一套這樣的繪本,讓她學些節氣。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繪本的內容比較多一些,知識點特別豐富。因為它的作者很不一般,是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館員。所以,在內容上專業性要更強一些。因為我家先生是學農學的,有點基礎,所以選了這本。我家孩子本身也喜歡花花草草,也挺喜歡這本。

(2)《講給孩子的二十四節氣》:適合3~6歲的孩子。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繪本的內容, 要更加專業一些。因為這位作者是劉興詩,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所以,繪本也更加專業。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老先生可以說是獲獎無數,而且都是含金量高的書。這二十四節氣蘊含的知識和內容,老先生講的要更多一些。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像節氣三侯的介紹,我看到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對二十四節氣小看了。這裏面的知識,真的是太令人感慨自己的無知了。

(3)《給孩子的世界旅行書+時間旅行書》:適合3~14歲的孩子。

這套繪本是針對全世界的習俗的介紹,送禮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值得收藏。現在給孩子買東西,真的太難了。我身邊大多數都是買書,我覺得要更好一些。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也是立體的方式,對全球城市的習俗、建築等都有文字介紹。一共兩本,可以單買也可以買一整套。

5、《打開中國》:適合6~15歲的孩子。

這也是一套立體書,主要是介紹中國的建築。我覺得,節日和文化是分不開的。像北京這邊的故宮,不同的節日舉行的活動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讓孩子了解各個地方的建築也是很有必要的。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裏面也是圖文結合的方式,而且是立體的形式。像這個布達拉宮的介紹,就關於火車、藏民的服飾……都很細節。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最吸引人的就是故宮了,還帶有燈的。旁邊那個按鈕,一按的話,就亮了。當然不只是玩,也是有文字介紹的。這套書的作者是李揚!得到了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資深專家張志遠的推薦,還有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院郁楓博士的推薦。在專業性方面,是值得信任的。

6、《打開故宮》:適合3~14歲的孩子。打開故宮 海桐媽媽推薦 小猛獁童書 打開中國系列(精裝

為什麼推薦這套書呢?是因為我覺得現在很多節日的傳統禮儀,其實都是從皇帝那裡流傳下來的。古代節日的設置和改進,參考皇帝要更加標準一些。像禮部,就是專門的部門。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裏面的書頁要是打開的話,是一整副故宮的樣子,3.2米長,特別震撼。這套書,作者是王偉,故宮博物館的張之濤都推薦了這套繪本。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也是立體的設計,可以說是真實還原了這個狀態。當然,並不是玩具,還是有文字介紹的。這套繪本,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7、《畫給孩子的姓氏故事》:適合7~10歲的孩子。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中華民族除了傳統節日之外,還有百家姓。這套《畫給孩子的姓氏》故事,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看看。這是因為,我們那裡是張姓的發源地,修了祠堂。每年5月18日,還是張姓的祭祖大會。

所以,就給孩子買了一本這樣的繪本。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爸爸和媽媽的姓氏不一樣?每個姓是怎麼回事。

知乎高贊問題:5歲孩子認為中秋節就是不上學,為何不重視傳統? - 天天要聞

這套繪本知識點挺多的,而且也很有意思。如果是給小的孩子買的話,那就需要大人去給孩子讀了。

關於傳統的繪本推薦,就是以上這些。我覺得傳統文化這個東西,並不過時。相反,還是對孩子非常有用的東西。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 天天要聞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人活一世,最扎心的真相是:你得意時,身邊從不缺舉杯歡笑的「朋友」;你失意時,能陪你喝粥談心的「故人」卻寥寥無幾。那些總想從你身上撈好處的人,就像候鳥逐暖,風一停便散了;而那個在你跌進泥潭時伸手拉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星光。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 天天要聞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孩子3歲前,有5種輔食一定要多給孩子吃。很多家長盼着孩子能有個好身體,所以輔食必須要吃好,這5種輔食可以換着花樣給孩子吃。第一種輔食,蘋果山楂紅棗湯。做法很簡單,很多孩子脾胃不好,脾胃不好,孩子消化、吸收都會受到影響,想長個頭就難了。
母親節那天,婆婆給我20000,媽媽的態度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母親節那天,婆婆給我20000,媽媽的態度讓人心疼

文/七夢原創故事,素材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禁止抄襲,已開通全網維權,轉載必究導語:母親節那天。我還沒有給婆婆發紅包。結果她卻先給了我20000塊。我給我媽媽發紅包她不接。於是,我偷偷回家。結果,卻見到了令我難受的一幕。01.當我回到了家
阿崗鎮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 - 天天要聞

阿崗鎮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為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承優良家風文化,厚植家國情懷,5月9日下午,阿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鎮婦聯開展「書香頌母愛共話好家風」家長夜校親子活動,通過親子共讀、家風分享等形式,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感受母愛的溫暖,領悟家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