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些慾念,會折損你的福祿

常言道: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一個人,倘若內心的慾望比天還要高,那他的福氣,就會比紙張還要薄。妄想得到不屬於自己的一切,終究會自食苦果,不得善終。

很多人都認為,慾望這種東西,要越膨脹越好,只要慾望、野心足夠大,才說明自己有格局。這,就是妥妥的無知。

真正的格局,並不是讓慾望膨脹,而是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能夠走哪條路,做什麼事,讓自己平穩、順暢、喜樂地過好這一生。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心比天高,認不清自己,只會命比紙薄。以下這些慾念,會折損你的福祿。

一、奢求不屬於自己的大富大貴,並非好事。

在這個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年代,無數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夜暴富,一夜爆紅,甚至大富大貴。

我們可以發現,真正可以成功的大佬,都不會有一夜暴富,一夜爆紅的觀念。唯有福氣淺薄,無法成功的人,會天天幻想一夜暴富,一夜爆紅。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一開始,處於貧窮的時候,也不會有這種觀念呢?因為他們知道,與其幻想,不如付出行動。能夠走到哪一步,都是憑本事的。

有的人憑本事,賺了無數財富,那他們也能守住這些財富。所謂「德能配位,福祿將至」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人沒本事,還幻想大富大貴,奢求不屬於自己的財富,就會愈發倒霉。所謂「德不配位,必惹災殃」就是這個道理。

能賺多少錢,我們先要搞清楚自己有多少斤兩。保持自知之明,摒棄各種暴富、爆紅、大富大貴的觀念,人生會更順,也會更有福氣。

二、幻想千秋萬代,過分怕死,並非好事。

只要是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甚至長生不死,千秋萬代。人類對於生,有着極強的執念。而對於死,有着本能的厭惡。

幻想千秋萬代,真的就有用嗎?沒用,還會死得更早。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歷史,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就希望自己和秦國的基業千秋萬代,天天都吃丹藥,重金屬中毒,僅僅49歲就駕崩了。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打遍天下無敵手,乃是千古聖君,也希望自己千秋萬代,就天天吃丹藥,重金屬中毒,僅僅50歲就駕崩了。

人壽如何,不是肉體凡胎的普通人可以決定的。哪怕醫學再發達,也改變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普通人,沒必要怕死,也沒必要幻想千秋萬代,能夠活好當下,做好每一天的本分,就足夠了。

三、到處攀比,希望比任何人都過得好,並非好事。

人性最大的特點,莫過於攀比。昨天,跟這人攀比,今天,跟那個人攀比。比來比去,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好。

賺了1萬,就跟身邊人攀比,希望別人都賺不到1萬,那自己就有面子了。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產生見不得人好的心態。

真的有必要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好嗎?沒必要,也沒有這個意義。因為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誰能保證自己永遠強大呢?

在這個村莊,他是有錢人,可放到鎮上,他就不一定是有錢人了。如果他還到處攀比,豈不是會到處吃癟,心態愈發扭曲?

日子,不是過給別人看的,而是過給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覺得,如今的日子已經很不錯了,生活已經很美滿了,不就足夠了嗎?

盡量不要攀比,也不要有見不得人好的心態,唯有格局大一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自身的福氣才會越來越多。

四、欲求不得,還過分勉強,並非好事。

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主角,就勉強自己追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比如,追求不屬於自己的異性,追求不屬於自己的位置......

越是追求,越是得不到,還碰釘子了。那一刻,才逐漸明白一個道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人,命中注定跟你在一起,只要你付出一點真心,他就來到你身邊了。反之,別人跟你無緣無分,哪怕你成為舔狗,別人也會遠離你。

這位置,註定屬於你,只要你努力一段時間,就能上位了。反之,這位置跟你無緣無分,你看得到,卻得不到,哪怕你一輩子執着,也只會苦一輩子。

欲求不得,那就選擇放棄。得不到,那就不要勉強自己。在一棵樹上弔死,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而是愚蠢、魔怔的行為。

人生漫漫,總有什麼屬於我們,也總有什麼不屬於我們。得到該得到的,放下不屬於我們的,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