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凡夫俗子,心中多有牽掛。最重要的一個人,可以將我們的悲歡置於潮起潮落的境地。
或者是親人,或者是愛人,無債不來真是一件明白的事。
所以活得好辛苦,我們自己各有不堪,還要小心翼翼疼惜他人。
日常覺察,要抽出時間,用念頭解除和他人的關係,讓子彈飛一會兒。
這是冥想的空。
空里才生出靜。
靜中才爆發力量。
作為寡母,我最牽掛的人當然是我的孩子。寒暑假看她作息凌亂,飲食不當,我自然會有種種擔憂甚至憤怒生起。
她十三歲那年有次睡懶覺到中午,我叫她起床去學校怎麼也叫不動。因為我為了教學工作方便,周末下午就要去單位住宿。蕊不配合,裝聾作啞。
我氣到抓狂,最後決定不肯她坐車,我帶着她大包小包走了十公里,整整兩個半小時。
路上接到劉先生幾次電話,他捨不得蕊,總是問我:我還是過來送你們一段路?夠了吧?天冷,別太較真。
我不肯,寧可捨命陪君子,把自己也累到一星期都筋骨痛。
後來回想往事,我當時是帶着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在懲罰她,並非是平靜的以身作則。我們路上怒目相對,一聲不吭,怨氣衝天。
現在她成年了,劉先生不在了。我的心態改變了很多。
再有怨懟擔憂生起,我會克制情緒,讓子彈飛一會兒。我會想到世間種種關係沒有必然,只有巧合。
你在,我正好也在。而不是你在,我為了你而在。
說穿了我們和任何人可能沒有非要不可的鏈接。
湖南有句俗話叫作「各人生死各人了」,教育和引導當然重要,但是經歷更重要。為什麼道理都知道卻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道理是別人悟出來的,你沒有經歷。
餓了吃飯,冷了穿衣,病了吃藥……自然發生。
我為你心跳,為你哭為你笑,說到底都是着了道。
什麼道?魔道。
以種種身份,生種種擔憂,於事無補又元神難收。
好吧,我要解除和他人的關係,用念頭,在疼痛憤怒生起的間隙里。
這使我日趨平靜,心地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