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回應的關係,不會長久


有人說,回消息的速度代表了你在別人心中的分量。

這話雖然不完全準確,卻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真實寫照。

那些騷擾電話和短訊,我們總是會一秒鐘就掛掉。

因為無關緊要,所以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厭惡。

老闆和老師發來的消息,也一定會在幾分鐘內回復。

因為至關重要,所以需要以自己的殷勤去討好自己的上級。

而有一些消息,則介於兩者之間。

有可能是家人發來的噓寒問暖和無聊科普。

也有可能是戀人發來的情話和問候。

面對這些消息時,不同人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態度。

有些人興高采烈的回復,聊的不亦樂乎。

有些人繼續忙手頭的事情,等到閑暇時再禮貌性回復。

大部分人其實都沒那麼忙碌。

看到了還選擇延遲回復,是覺得發信人等上一段時間並不要緊。

這既是自然而然的輕忽,也是人家勸退的手段。


稍微成熟一點的人,都會有分寸感。

成年之後,就沒幾個人會不分時間發消息打擾別人。

因此,只需要說一句自己在忙,發信人就會暫時消失。

可有些收信人寧願沉默,也不願意找個託詞。

人家的暗示其實已經很明顯,這個時候要知難而退。

什麼性格使然,不愛回復,亦或是忙忘了。

這些借口都是為了讓你繼續向人家獻殷勤的話術。

你要是還繼續上趕着去煩別人,那就真的與舔狗無異了。

而舔狗能打動別人的概率,基本上為零。

就算是偶爾的垂憐,也多半是因為同情。

畢竟舔狗人傻好騙,多個人圍着自己轉,也沒什麼損失。

但凡有更好一點的選擇出現,舔狗就會立刻被淘汰。

因此,哪怕得不到別人的放心,也絕不上趕着去跪舔。

不然到了最後,真就是一無所有還自取其辱。


任何關係,都需要互相回應才能夠長久。

愛情如此,親情也如此。

就算是血脈相連,也需要彼此體諒。

不求回報的愛只存在於小說里。

試想,一個父母為了自家的小孩砸鍋賣鐵,下跪求人。

可他們的孩子卻叛逆無比,像吸血鬼一樣的壓榨父母。

還對着父母拳打腳踢,惡語相向。

不僅沒有絲毫感恩,還嫌棄父母沒有本事。

這樣的孩子,要父母怎麼愛的下去?

父母可以付出更多,但子女總要念及他們的好。

如若不然,就算是親生父母也會徹底心寒。

同樣的,友情也是如此。

兩個人可以因為共同的好惡成為朋友。

但若僅僅是其中一個人不停的付出,另一方只知道索取。

只有一個人往外拿,另一個人只知道往裡裝。

那麼長此以往,兩個人的友誼必然會走到盡頭。

而街坊鄰里之間的關係,更需要互惠互助才有可能建立。

哪怕是外出買東西,也需要靠鈔票來獲得商品和服務。


無論關係深淺,都需要靠互動來長久保持。

試想,一個人和你從無交集,朋友圈都吝嗇點個贊。

等到他有事來求你的時候,你會積極的去幫忙嗎?

一個人與你三五年都沒通過消息,再找你就是參加婚禮。

這樣的關係,你真的想要繼續嗎?

還有那些對你愛搭不理,覺得你沒了他們就活不下去的人。

等他們回過頭來找你時,你還有心腸和他們再續前緣?

我想大部分人心裏都有答案。

沒回應的關係,就無須去勉力維持。

等到聯繫減少,關係就會慢慢變淡。

到最後,也就能可有可無,了無牽掛。

真正要去維繫的,是那些把你記掛於心的人。

這個世界上人山人海,能有幾個人交心取暖,便已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