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往事——艱難的求學之路

雨蒙蒙的故鄉

少年時代正是一個人接觸社會步入社會的初始階段,在接觸社會時還是帶着疑問和懷疑的眼光來審視着所有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有時候很是茫然。在我的少年時期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很是讓我費解。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和二哥在爸爸的單位里住宿,一般情況下都是周六下午回家,大多是二哥騎單車帶着我。

一個夏季里,天空本是晴空萬里,可我和二哥在回家的路上卻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把我們倆的衣服都淋透了,道路變得泥濘。

當我們走到一個叫劉家的村莊時,村裡有一段路很低洼,流水沒膝蓋深,騎單車是過不去的。一個農民在路上架起了一段木板,人可以通過,但要收二角錢。我和二哥出來時根本就沒帶錢,想不到會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和那個農民商量也不行。

家鄉爛漫的山花

這時,我看見離我們不遠處有一座立交橋可以經過,那座橋內側是用來輸送從松花江流水灌溉農田的。二哥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只好按照我說的辦。

我們繞過了村莊才來到立交橋旁邊,走到跟前一看,立交橋離地面有五、六米高,橋的兩側寬度只有三十公分,我和二哥也都有些擔心和害怕,但我們倆還是堅定的要從這個橋上過去。於是,二哥就提着單車慢慢地前移,我跟在二哥的身後走,移動的時候兩個腿直發顫,二哥一邊走一邊告訴我不要往下看,腳踩實了,我就按照二哥說的慢慢的移動,十五米長的橋我們走了有二十多分鐘,好不容易走過了橋。過橋時我們倆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當我們回家把這件事情和爸爸媽媽講述後,爸爸媽媽很是氣憤那個農民。爸爸媽媽帶着擔心的眼光對我們說:「以後爸爸媽媽一定給你們帶點錢,防止再遇到這樣的事情。」

我和二哥這次過橋時是帶着風險的,一旦腳下踩空了,那就會掉到橋下,我們就會丟掉生命。

故鄉清澈的小河

這件事情過去了三十多年,但我不能忘記那次驚心動魄的歷程。那時,我可憐農民生活的艱苦,但我也氣憤農民的小農意識,在他們心裏就只有錢,連幫助別人的一點意識也沒有。

我更氣憤當地政府部門的不作為,修路的錢年年沒少收,可就是不修路。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記得當我參軍以後回家探望父母時,路還是那樣,每次回家最擔心的都是路況問題。在過去的這些年裡,連一點變化也沒有!

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我有這個能力把那條路修好,讓和我一樣上學的孩子們不再困惑!更希望家鄉的孩子們都能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為家鄉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