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由天定,這些人身帶「窮酸氣」,也許很難翻身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對於這短暫且平凡的人生,我們就沒必要論長論短了。枯榮興衰,那都是有定數的。取捨得失,也是你我所難以估量的。

該你興盛的時候,哪怕前面有千萬人阻擋,你也會逐漸走上坡路。而不該你興盛的時候,哪怕你前方沒有任何一個敵人,你都會舉步維艱。

所有冥冥中註定的,我們稱之為「定數」,而中途可以改變的,我們稱之為「變數」。可無論是定數還是變數,都影響了我們的往後餘生。

就拿一個人的「命」來說,他到底是富貴命,還是窮酸命,這真的可以改變嗎?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命是可以改變的,因為他們發揮了人之主觀能動性,運氣也幫了他們一把。而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命是很難改變的,因為他們缺乏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條件。

福禍由天定,凡人豈可爭。這些人身上帶有「窮酸氣」,也許一輩子都難以改變。

一、永遠都後知後覺的人,身帶窮酸氣。

《教父》中說:「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質的人,自然不會是一個命運。」

能夠在短時間內,把世道的真相看透,把某些事兒的本質看清楚,那你就是「先知先覺」的精明者。再怎麼樣,別人也很難欺騙你。

而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還沒有把世道的真相看透,永遠都活得糊裡糊塗,那他就是「後知後覺」的老實人了,被人賣了還幫着數錢。

如今市場上到處都有「割韭菜」的行為,為什麼後者容易被割韭菜,人財兩空,而前者能夠保住兜裏面的錢財呢?

因為後者沒有想清楚別人的企圖,而前者知道,所有的畫大餅,都不過是障眼法罷了,割韭菜才是真相。如此,前者就做到了明哲保身。

人,還是要先知先覺比較好,不然會混得很慘。

二、容易跟時代脫節的人,身帶窮酸氣。

有這麼一個段子。

古時候,普通人讀個幾年書,把四書五經弄懂了,一輩子就夠用了;一百多年前,普通人讀個十來年的書,上過大學,就能稱之為高級知識分子了。

在幾十年前,普通人大學畢業,就能被分配到某些部門工作,知識也算夠用了;而在今時今日,時代快速發展,如果博士不持續學習,也都會被時代淘汰。

我們總認為,科技發展了,只會對生活產生積極的作用。但我們忘了,科技發展得越快,時代對人的要求就越高。未來,也許跟我們競爭的,並非是人,而是機械人。

一個人,缺少了持續學習的能力,也無法及時更新自己的思維,永遠都堅持老一套,那他別說賺不到錢了,也許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

只能說,在內卷的年代,普通人被淘汰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三、倒霉到極致的人,身帶窮酸氣。

如果說「後知後覺」和「跟時代脫節」這兩點,都跟人之能力有關,那「身帶霉運,從來沒有好運」這一點,就跟老天有關了。

老天會讓某些人運氣滿滿,一路走來都特別順暢,也會讓某些人霉運連連,幹啥都不順心,做什麼事兒都有阻礙。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老天會那麼偏心呢?其實,不是老天偏心,而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和目的,都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的使命,是成為有錢人,享受較為富裕的生活,而有些人的使命是成為普通人,過上平平淡淡的日子。對於不同的人,老天會給予他們不同的經歷和考驗。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創業者的經歷就明白了。

註定要成功的創業者,再怎麼歷經挫折,都會偶遇機會和貴人,成就不凡。而註定要失敗的創業者,別說偶遇機會和貴人了,也許他們還會在各種意外當中,敗下陣來。

四、總是抱怨的人,身帶窮酸氣。

南懷瑾大師說過,那些喊窮的人,老天通常都會讓他們如願以償。

很多事,其實都是「求仁得仁」罷了。你對未來充滿希望,不計較當下和過往,那你所擁有的,就是積極有為的往後餘生。

你總是對生活充滿抱怨,不是這裡咒罵,就是那裡斤斤計較,那你又能得到什麼呢?只有周身的怨氣,以及讓人避之不及的戾氣。

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有窮酸氣的人,他的戾氣就越大,彷彿全世界都欠了他錢一樣。如此生活下去,那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沒有人虧欠了誰,也沒有誰虧欠了別人,一切都不過是「自己虧欠自己」而已。做人,就應該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往後餘生,做個少抱怨,多感恩的人,那你的福氣,才會蓋過窮酸之氣。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