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國學君
「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有教養的人,他們會在出門時悄悄關門,不吵醒你;會在接到電話時跑到外面,不打擾你。他們不會讓別人難堪,並且還會想辦法去化解別人的難堪。
他們是在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
看破不戳破
看破一些事情不難,而做到忍住不說破卻不容易。在很多事情上,人都或多或少有點難處。看到了他人的狼狽,選擇不拆穿,是一個人身上最基本的教養。
孔子有一天外出,眼看就要下雨,他卻沒帶傘。這時,正好路過弟子子夏的門口,有學生建議說:子夏有,和子夏借。
孔子一聽,便說:雨也不大,趕路要緊,走吧。
其實,孔子心裏知曉子夏平日比較吝嗇,身為師傅向他借傘的話,他若不捨得借,別人會認為他不尊重師長;他若借了,肯定要心疼一陣子。如此一來,不如不借。
「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人都有各自的隱私、短處和缺點,若當著面赤裸裸地揭露出來,勢必會傷了對方的心。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看穿不揭穿,不讓人覺得難堪,這不只是管住了自己的嘴,更是具備了換位思考的人生智慧。
不讓人難堪,是一個有溫度的人最可貴的體現,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最高級的表達。
不動聲色地幫人解圍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值得別人尊重。
主動替人解圍,是一種善良。不動聲色地替人解圍,是做人難能可貴的品質。
畫家張大千曾畫了一隻蟬,大蟬俯趴在柳枝上,蟬頭向下,作欲飛狀。
一天,諸多畫家一同品畫,眾人對此畫議論紛紛。齊白石一眼便看出端倪,低聲對張大千說:「大千先生的畫極其傳神,不過,我以前畫蟬,曾向一位農民請教,他告訴我蟬頭都是朝上的,朝下的情況少。當然,這是那位農民的一面之詞,我也沒親自看過,不一定對。」
張大千聽後,跑到屋外仔細觀察,發現樹上的蟬果然都是頭朝上的。回來後,他收起畫,和大家說明了剛剛觀察過樹上的蟬,如農民所說,並非頭朝下。眾人一笑了之。
張大千心裏已經明白,齊白石早知答案,他並未直言不諱,也沒有小聲議論,而是怕自己丟面子,謊稱從農民口中聽說的而已。此後,他對齊白石更加敬佩。
高情商,並不是八面玲瓏的圓滑,而是德行足具後的虛心、包容、自信和格局。
有教養的人,從不會居高臨下地指責別人,而是能夠用輕描淡寫的方式來化解尷尬,在力所能及之事上保全別人的體面,這是對人最好的尊重。
不因自己的優勢讓人難堪
有良好涵養的人,從不因自己在某方面優於別人而落井下石,讓人難堪。
一位明星歌手在綜藝節目中做嘉賓時,問及選手的工作,選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是個活動歌手。」
歌手問:「什麼叫活動歌手?」其他嘉賓說,就是大樓開幕和剪綵的時候去演唱的歌手。
歌手聽後連忙說:「哦,那和我們也差不多啊。」
賽後,選手在採訪中自述:「可能這位嘉賓老師自己都沒察覺,他簡單的一句話給了我多大的溫暖和信心。」
真正的涵養是「無聲」的,既會化解他人的尷尬,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德。教養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舒服。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不讓人難堪。
《紅樓夢》中有副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上聯講的是「明知」,下聯講的是「不問」。世事洞明的人,通曉世間冷暖;人情練達的人,不讓別人難堪。
成年人的世界裏,責人不必苛盡,知人不必評人,知事不必鬧事。看破不戳破的背後,不僅僅是管住了自己的嘴,更是設身處地去體諒別人的一種胸懷。
看破,往往需要智慧;不說破,則更能體現一個人真正的教養。
主播:劉路平
退役老兵
自媒體情感主播,傳遞正能量,溫暖你我他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國學一刻(ID:guoxueyik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註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