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尤其到如今這個知識繁雜的社會,知識多到看不完,任何語言的創新,如果只靠知識是很難的。

知識是智慧的載體,學習再多的知識,沒有足夠的經歷與體驗,是很難體會到知識展現出來的智慧,流於表面的形式,完全讓人沒有閱讀的衝動。

即便學歷不夠,可是精彩的人生閱歷,足以彌補知識的缺憾,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讓自己可以很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學習知識是為了獲得智慧,能力只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並不會讓人活得更好。


不必刻意追求知識的多樣性,複雜性,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語言知識怎麼變,對於人來說只是表達方式的改變。

只有思維,智慧層面的提升,才能讓人感覺富足和成就,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提高自己,沉澱自己的思維能力。

如今網絡如此發達,需要什麼知識,只要動動手就可以了解,只有智慧才是自己努力換來的。


一昧追求知識的儲備,卻不知人的記憶都是有限的,花費過多時間儲備知識,並無太大的好處。

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智慧,可是缺乏了經歷的人生,即便出口成章,也很難讓人不懷疑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含義。

隨着信息越來越方便,接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人反而不像以前的人那般發自內心地學習,開始追求快樂與刺激,或者對未曾涉及領域的了解。


了解這複雜的世界,其實都是一種不斷學習的過程。

彌補缺失,是人的本性,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