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要想得福遠禍,就要心存善念,常行善事。下面這十件事,最能積德,要多多去做,福氣自來。
一、忠孝友悌
忠是忠心,是真誠待人;孝是孝順,要孝順父母;友是友善,與人為善,誠信待人;悌是兄友弟恭,兄弟愛護弟弟,弟弟尊敬兄長。
二、矜孤恤寡
是人皆有惻隱之心,這是人的本性,憐憫撫恤那些弱勢群體,那些孤苦無依的人,盡心儘力幫助他們,這是順道而為,幫人就是幫人就是幫己。
三、與人為善
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不要只為自己着想,應該想着帶動大家一起向善,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生活中,不要拿自己的長處來掩蓋別人,不可以拿自己的善行來形容別人的不善,不要因為自己有能力就貶低別人的無能。要多包容別人的過失,收斂才智,若無若虛。
四、成人之美
由於社會的善人比較少,不善的人比較多,所以少數人做善事,就會遭到多數不做善事之人的攻擊和破壞。所以看到善人善事,應該多支持他、鼓勵他,讓他更加有動力去行善。
五、救人危急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有遇到災禍的時候。看到他人遭遇不幸,就應該像自己遭遇不幸一樣,要趕緊去解救他,或者想方設法幫助他脫離危難。對人的恩惠不在大小,關鍵是能解救他人的急難就可以了。
六、舍財作福
佛教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只不過一個「舍」字罷了。古人講「捨得」,有舍才有得,世人把錢財看得很重,我們就從施捨錢財上開始,內可以破我們的慳貪,外可以幫人度過急難。布施的時候,開始雖然有些勉強,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養成習慣了。
七、愛惜物命
孟子說:「君子遠包廚」,古代的君子,因為惻隱之心不忍看到聽到動物被宰殺烹飪的場景,所以連廚房都不忍心進去。
凡是動物,都有性命,都有求生意識,他們和人一樣,也希望活着而懼怕死亡,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最好素食、戒殺、放生,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八、憫人之凶
別人家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我們應該憐憫他們,幫助安慰他們,而不是幸災樂禍。別人做了壞的事情,要盡量勸誡他改正,以免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九、推多取少
在分錢財或者好處的時候,把多的那份讓給別人,把少的留給自己,這樣就不會招惹是非了。
十、不彰人短
發現別人的短處,或者別人的隱私,要守口如瓶,幫他隱藏,不要到處宣揚,這是為人厚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