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走進淅川盛灣石頭村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走進淅川盛灣石頭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那天,天空也剛好飄着細雨,戴萬舒的這首《雨巷》便脫口而出,恍惚中彷彿走進了戴望舒的雨巷......

眼前這古老的村落,那雖已斑駁陸離的古建築仍從龍鳳獸脊或俯或仰或垂或翹的形態以及殘存模糊的碑文中,展示着曾經的雄偉華麗,承載着歲月的年輪滄桑。古殿緊傍石一棵將近300年的銀杏樹榦上,掛着一口用來提醒學生上下課的鐵鐘。每當鐘聲響起,那洪亮,那韻律,那悠長,勾起多少五六十年代人兒時的回憶和惆悵。 



石頭村顧名思義村不離石,石不離村。石板路,石板牆,石板房。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上流,草在石上生,樹在石上長。石板路依山依坡,或崎嶇或逶迤,或陡峭或平坦,一直蔓延到山的深處。沿着石板路的兩旁,石板房依山而建,一座座,一棟棟,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佇立期間,環顧四周,你不能不由衷感嘆先民們的勤勞和智慧。不毀山林,不用一木,利用大自然饋贈的千層石,就地取材,起屋建房,遮風擋雨,傳宗接代,綿延香火。 

  沿着石板路拾級而上,來到村寨峰頂英雄渠。舉目遠眺,英雄渠像玉帶,像長蛇環繞逶迤在層山峻岭之中。不知從何處而來,又不知流向何處。英雄渠建材全部取材於千層石,經村民粗糙靈活的雙手綿延數十里鋪就英雄渠。據說這裡的英雄渠比林縣紅旗渠還要早好多年。  


凝視着在眼前緩緩流過清澈見底的渠水,恍惚中蔓延數十裡層山峻岭中,又響起上萬修渠村民叮叮噹噹敲擊石板的錘聲,鐵鎬聲,號子聲……這就是人民的力量,靠着粗糙勤勞的雙手,和立志創造幸福生活的嚮往,可以搬山填海,可以使日月換天。他們平時像山澗細流,樸實無華,潤物無聲。一旦彙集成流,洶湧澎湃,無堅不摧。記得小學時學過的課文里有這樣一句話: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這就是人民的力量!這就是英雄的氣魄!正如毛澤東他老人家所肯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站在渠上,俯視村寨:蒼山翠綠,飛瀑飄逸;薄霧輕柔,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笑語不絕。整個村寨洋溢着寧靜,淳樸,溫馨,祥和。  

這就是盛灣石頭村,一個遠離世俗,可以凈化靈魂的聖境。一個尚未沾染商業銅臭的,讓人流連忘返的一抹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