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漫談2外物是心識的投影嗎?改變自己的心即可改變世界的色彩

謝謝品讀轉發留言,歡迎交流心得體會,讓我們互助成長。關注我,會持續更新哦。

人們為福而來為福而去

天下熙熙皆為福來,天下攘攘皆為福去。從古至今,恆古不變。一個人不論爭什麼,做什麼都是想讓自己的現在,未來相對於過去變得更美好些,而幾乎沒有一個人所做之事,是想讓自己變得比以前更痛苦。

擁有完美幸福的人生,是自然賦予萬物的共同夢想。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活着的目的也是如此。那麼實現夢想,獲得美好幸福人生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

回想過往每段美好幸福的時刻:遊戲玩耍,過節聚會,旅行遊樂,戀愛追求等,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就是不管我們參與做的是什麼事,形式怎樣千變萬化,只要想感到幸福快樂,就離不開內心對事物的喜歡愛,之所以喜歡愛是因為認可事物感受到了美。如果我們感受不到美,會選擇愛嗎?如果沒有愛,儘管美,我們會感受到幸福嗎?比如過年,童年的感覺是很美好的,我們都盼過年,因為過年就能吃好的、穿好的,自由地玩耍。可長大成人後就慢慢的感覺過年沒什麼意義了。同樣是過年,為什麼隨着年齡的增加,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呢?很顯然主要不是年變味了,而是我們的身心變了,我們內心對年的認知變了。我們感受不到過年的美,為此也就失去了愛,童年過年時的幸福感自然也就消逝了。為此獲得幸福的方法過程就是不斷地用愛發現美,追求美的過程。

幸福就是用愛發現美

來自內心的愛是獲得幸福的內因,存在發現外在事物的美是獲得幸福的外因。然美是什麼呢?是一個確定的對象嗎?四大美女美嗎?一般人覺得美,可大雁見了會害怕的飛走,魚兒見了會潛入水底,她的敵人見了會恨之入骨,說這不是要顛覆大家的審美觀,而是講一個更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美醜、高低、遠近、尊卑等相反的概念是人心幻化出來的一種感覺,而不是你所見所聽事物的固有屬性。其實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試想一下,1000萬年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時,地球上的一切有美醜、高低、遠近、尊卑等概念嗎?1000年、100年前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和我們現代人一樣嗎?唐朝時女的以胖為美,漢朝時以瘦為美,所以有楊肥燕瘦的說法。也就是說人們的認識、審美、價值觀是隨着時代、年齡等的變化而變化的,不是固定的。想想自己從小到大對一件事,對一個人的喜好是不是也有很大的變化呢?為此人對外物的感覺其實本質上是心像,是你心識的投影,而不是事物本身不變的屬性。這種思想其實不是我的思想,而是聖人老子、莊子的思想,我不過是一個拿來主義者哦,呵呵。美既然是心識的成像,那麼獲得幸福的關鍵就是改變自己的身心了。改變自己的心即可改變世界的顏色。

做個自我雕刻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