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2024年04月09日17:35:11 美文 1787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種人?

平時什麼都捨不得扔,口頭禪是「說不定哪天就用到了」。

屋裡屋外屯了一堆雞肋物品,但沒有一件好用的。

家裡看似什麼工具都有準備,結果真要用到了,又翻箱倒櫃找不到。

覺得衣櫃里永遠缺一件衣服,忍不住買買買,但「今天穿什麼」依然是千古難題!

滿屋都有老物件,看一眼一個睹物思人,走到哪個角落都是觸景傷懷。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來源 :視覺中國

前段時間我隨意翻看女兒喜歡的《讀者》(校園版),讀到裏面有句話,很受觸動:

「將物質做加法並不能換來人內心的豐盈;只有擺脫物質的束縛,增加體驗,人才能向幸福靠近。」

的確,物質的疊加、物品的囤積若是過了度,不僅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反而會讓我們身心俱疲。

所以古人說:「動莫若敬,居莫若儉。」

那些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種種困境。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家不凈

家裡成了「雜貨鋪」

在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在不斷地積累各種物品,卻忘記了「少即是多」的道理。

從衣物到書籍,從小物件到各種紀念品,對於那些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來說,這些物品卻像是一塊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頭。

每一次整理家務,都會變成一場糾結的戰爭。

扔了吧,覺得可惜;不扔吧,又佔地方,讓生活空間變得擁擠不堪。

久而久之,這種糾結和焦慮會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他們的心情和生活質量。

就像我閨蜜的媽媽張阿姨家,每次我去看望她,一進門就得「翻山越嶺」:我們要穿過一條狹窄的通道,兩邊堆滿了各種紙箱和袋子。

那家裡真是啥都有:舊衣服、破傢具、過期的食品、已經損壞的電器……

你問她為啥不扔,她總是笑着說:「留着唄,萬一哪天用得上呢?」

可是,這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寶貝」還不是一直躺在角落裡「吃灰」?

而且,這些物品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讓她的家變得擁擠不堪。

小家,越住越大》一書中這樣說:「房子不等於家,好好住的地方就是家。」

真正的幸福,往往來源於簡約和精緻,而非物質的堆砌。

「加法時代」即將過去,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物質帶來的新鮮感、興奮感和幸福往往是短暫、外在的。

在「減法時代」,只有學會對物品進行「斷舍離」,更多去追求內心體驗,才能讓我們感受到持久的、發自內心的幸福。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來源 :視覺中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心不靜

活在過去的「回憶殺」里

有些人,就是捨不得扔掉所有舊東西。

你說那些東西能有啥用?不就是一些回憶嘛。

可是啊,他們把那些回憶看得比啥都重要。

結果呢?整天活在過去的「回憶殺」里,走不出來。

一位網友發帖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分手四年多,他一直保留着和前女友的所有照片和信件,連一些已經下映很多年的電影票票根都一一保留着。

朋友也會勸他,不要沉溺在舊日的感情中,不要被自己的「深情人設」綁架而不自知。

但他就是捨不得處理所有這些舊物,獨自一人沉浸在這些回憶中,無法自拔。

固然,每一件物品都承載着一段記憶,一個故事。

對於那些捨不得扔的人來說,這些物品是他們與過去的聯繫,是他們害怕遺忘的證據。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不敢扔掉舊東西,其實是他們對未來的擔憂和焦慮的一種投射。

「以後的也不一定更好。」

這種對更好未來的「不配得感」,是他們緊抓着過去不放的根本原因。

《斷舍離》一書中這樣寫道:「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過往不戀,當下不雜。」

要知道,只有豁達地接受失去,才能坦蕩地享受當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生活不精

舊東西出不去,新東西進不來

有些人就是喜歡買買買。可是,買了新東西又捨不得扔掉已經無用的舊東西。

結果呢?衣櫃里、鞋櫃里塞得滿滿當當的,新東西進不來,舊東西也出不去。

當一個人的生活空間被過多無用的舊物品佔據時,他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接納新的事物。

這就像是一個杯子,如果裏面已經裝滿了水,就無法再倒入更多新鮮的水。

同樣的,只有當我們捨棄一些不再需要的物品,才能為新的、更有用的物品騰出空間。

否則,我們就會錯過更多美好的事物和機會。

同事曾經是個購物狂人,尤其看到打折的衣服和鞋子,就覺得「買到就是賺到」,不管自己是不是確確實實能用到,也不管是不是發自內心喜歡。

可是,她的衣櫃和鞋櫃早已經塞不下了。

但她又捨不得扔掉那些過時的或者不喜歡的衣物和鞋子,想着總有一天也許會穿到。

結果呢?後來每次遇到真正喜歡的東西,她都得糾結半天:到底是買呢還是不買呢?買了放哪兒呢?

每天她都在跟我吐槽房子太小,家裡的柜子太少,放不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整個人的狀態都很焦躁。

後來,她在朋友的推薦下,嘗試着聯繫了家庭收納師。

而收納師來到她家裡的第一步,便是對所有的物品進行歸納,並勸說她「斷舍離」:一年內沒有用到過的日常用品,以及過去2年都沒有穿過的衣服、鞋子,處理掉。

雖然一開始有些不舍,但畢竟已經花錢請來了專業人士,於是同事一咬牙、一狠心,按收納師的建議處理了大量許久不用的舊物。

有些基本全新的物品贈送給用得到它們的親戚朋友;

有些質感不錯的物品,掛在二手網站上出售轉讓;

還有一些雖然款式已經過時,但乾淨厚實的衣服,她通過一些平台捐贈出去。

這樣一來,家裡一下子變得利落敞亮,她喜歡的衣物配飾也都各歸其位,日常搭配起來更加方便高效。

捨棄掉一些東西,並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不便。

這次「斷舍離」,也不僅僅是改變了同事的收納習慣,連帶她的消費理念也都得到一次升級。

「我們並非在囤積物品,而是在選擇生活。」

擺脫對物的執念,我們才會更加自由。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擺脫「捨不得」魔咒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

人,要懂得駕馭外物,而不是被物品奴役。

擺脫「什麼都捨不得扔」的生活習慣,這並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我們需要學會以下幾點:

1.重新審視自己的物品:

每一件物品都應該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一件物品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或者給我們帶來了負擔,那麼我們就應該勇敢地捨棄它。

咱們得明白一個道理:東西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被東西牽着鼻子走。

所以啊,該扔的就得扔,別讓那些無用的東西佔據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和時間。

2.珍惜當下:

學會放下那些不再需要的物品和過時的觀念,着眼於當下的生活,才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3.擁抱變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只有當我們勇敢地嘗試新事物、接受新挑戰時,才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和驚喜。

4.「斷舍離」行動起來!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着。

如網絡流行語所說:「斷舍離,是最好的自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學者梁漱溟說過:「人這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

人活在世上,真正所需的物品,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有時候,放手並非失去,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獲得。

夷堅志》里給我們呈現了居家環境的某種境界:

「高堂素壁,無舒捲之勞;明窗淨几,有坐卧之安。」

捨得清除舊物,讓居家潔凈;

捨得放下過去,讓內心寧靜;

捨得放下執念,讓生活精簡。

生活不是一場囤積大賽,而是一場充滿奇遇的冒險。

讓居住空間和心靈空間都得以呼吸,享受那份由簡至繁,再由繁歸簡的人生智慧。

我在《讀者》雜誌中讀到過赫爾曼·黑塞的一句話:

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註於當下,毫無疑慮地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攝影:北音

與大家共勉!

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超准!) - 天天要聞

作者:半雲,在文字中尋找更多可能。

美文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 天天要聞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這是一個局,當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腸毒而細。 有人,就有鬥爭。 認同這樣的困獸斗,才有輸贏;世界好廣闊,退一步。 大家漸漸明白「襪子懷孕」的底蘊,只是不說破;說破了,希望也破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快樂,城,徒然剩下一片惡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 天天要聞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樂,多開心,多漂亮。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聞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也許忙碌的日子讓彼此疏離,但知心朋友一生難忘。莫讓時間沖淡友誼的酒,莫讓距離拉開思念的手,當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百鍊成精,淡定從容。早安!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在人際交往的複雜網絡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思想成熟、認知層次高的人,往往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顯得「不合群」。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 天天要聞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走過青春的熱血與衝動,經歷過中年的忙碌與奔波,我們逐漸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這個年齡階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成為許多人思考的問題。其實,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這八個字:釋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 天天要聞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啊!你聽到了嗎,親愛的朋友,時間真是無情啊!它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不斷改變。世界變得如此快速,而我們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找到那些曾與我們共同經歷的人和記憶。是的,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無法再保持聯繫。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文丨桃小菁春風十里不如你,小菁在這裡,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認為這輩子的福氣是上輩子積攢下來的,這輩子的苦難也是上輩子欠下的。前世因,後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並不盡然。事實上,這輩子的福氣其實也可以靠這輩子來攢,即使上輩子欠下了很多債,這輩子也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聞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頭見塵埃,抬頭見花海,這句話描述了人生的兩種態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面對困境時,有的人選擇低頭看塵埃,沉浸於細枝末節的煩惱之中,而有的人則抬頭見花海,從困境中尋找希望與美好。這種心裏面帶着鮮花的態度,決定着我們生活的質量。生活的美好,的確取決於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