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炮炮。這兩天董明珠說了一句話「年輕人不能為了掙錢而活」上熱搜了,準確說是引起公憤了。說實話,單看這句話,確實很招恨。
但其實這句話是媒體的斷章取義,董明珠說的其實是「年輕人不能光為掙錢而活」,她的原話是「要掙錢,但不能不擇手段為錢而活」
她其實是提醒年輕人在賺錢的同時,注意全面拓展或者要有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把錢當夢想,不能將掙錢作為生命中唯一的追求,這樣人會變得狹隘,容易走極端,容易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從而失去底線。
董明珠這句話確實沒錯,也是善意的,可是當這句話由一個企業家說出來的時候就變味了。因為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我來上班就是為了賺錢,你作為老闆告訴我不能為了賺錢而活?這就像什麼,這就像你去買麵包,老闆告訴你不能整天麵包,不健康,這句話父母可以這樣告訴你,醫生可以這樣提醒你,朋友可以這樣勸你,但是麵包店老闆這樣說,就很難讓人接受了,因為人家來你這買麵包,就說明當下最缺的是麵包,那員工來你公司打工,當下最缺的不就是錢嘛。
在理想的社會架構和社會分工中,年輕人確實不需要只為掙錢而活。但可惜的是,時至今日,在這麼一個現實環境下,大多數年輕人,需要考慮掙錢,需要考慮活着,要達到為了理想而努力,還有一定的距離。
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初的我們是多麼意氣風發,尤其是從學校畢業剛剛走上社會的時候,確實沒有把掙錢當最重要的事,但是,隨着自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現實早已磨滅很多人對未來的憧憬,理想早就被拋在腦後了。
上升通道越來窄、階層固化來越來嚴重、資源越來越有限,各被規則和標準捆綁,很多年輕人確實面臨著就業難、收入不穩定等困境,他們要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還要應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和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背負着沉重的經濟壓力。他們往往需要通過更加內卷的工作來賺取生活所需的費用,對他們來說,掙錢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更是為了獲得一份安全感和尊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過分強調「不能為掙錢而活」,可能會讓年輕人感到更加困惑和無助。
所以說,我認為這句話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理解。對於那些已經擁有穩定收入和一定經濟基礎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確實應該更加註重自我成長和精神追求,而不僅僅是追求金錢。但是,對於那些還在為生計而努力的年輕人來說,掙錢仍然是他們當前的主要目標之一。這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追求和理想,而是說在現實面前,他們需要先解決生存問題。
還有,董明珠說,年輕人要掙錢,但不能不擇手段為錢而活。這個也沒有錯,但絕大多數年輕人因為不掌握資源和權力,所以能給他們不擇手段的機會,相對比其他階層要少很多,他們作惡的空間比其他群體有限的多。
董明珠的本意確實是好的,也是關心年輕人的,但她真的不應該說這種話,因為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下和自媒體時代,她這種級別企業家的話是一定會被放大,會被斷章取義的,傳着傳着,可能就變味了,對年輕人也是一種傷害,遭到輿論反彈之後,對董明珠自己也是傷害。
所以,建議董明珠如果要發表關於年輕人的話題,就以鼓勵和安慰為主,批評和鞭策少一些。如果真的關心年輕人的成長和發展,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創造一個公平、公正、有發展機會的工作環境,年輕人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