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秋直播:看到這個話題,「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工作」,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不願意損失自己一分一毫的利益。另外,還有馬小秋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的一分不能少,不是我的一分不要」,乍一聽好像很有骨氣,實際上也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在馬小秋看來,存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他們的財富目標永遠不會實現。類似「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工作」「是我的一分不能少,不是我的一分不要」的心念也千萬不能要,否則收穫大於付出,回報多於勞動應得,一定會有災禍發生,把不屬於自己的收穫和回報收回去,這就是「道」,是真實不虛的自然規律、人生真理。
於馬小秋而言,馬小秋更願意選擇「是我的,馬小秋願意全部奉獻出去;不是我的,我堅決不要且不爭一分一毫」的人生態度。因為馬小秋明白,自己的所得所獲取決於是否真心實意地奉獻,取決於自己付出了多少血汗和努力。就像俗話所說,「不爭而善勝」,有些人做事情,不以利益多少為目標,不求回報有多少,而是專註於事情本身,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為他人着想,結果反而出人意料,收穫番幾倍的回報。
馬小秋不喜歡「是我的一分不能少,不是我的一分不要」的說法,不僅因為它所表達的自私自利之意,還因為它讓我有一種不善良的感覺。什麼是善良?馬小秋認為,人最大的善良就是能夠為他人着想,只有站在他人或集體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做利於他人的選擇和事情,而這也是一個有智慧、有文化的人該有的品質和該做的事情。
又說到「文化」,大多數人不知道文化與文憑的區別,習慣以文憑高低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文化。馬小秋再次強調,文憑僅代表一個人的知識層面,而非文化境界。前幾天,馬小秋在中國企業大灣區服務中心舉辦的活動中,分享了梁曉聲所說的一段話,他說「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着想的善良。」
馬小秋非常認同梁曉聲對「文化」的解讀,也理解了為什麼在過去的戰場上,很多軍人雖然學歷低,但他們所傳遞的精神卻永垂不朽,這是因為他們愛人民、守紀律,他們有擔當、有責任心,他們願意付出、奉獻自己的生命,他們身上的文化力量,讓他們在敵人面前無畏無懼,或英勇就義,或頑強不屈。
我們常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卻斤斤計較着個人的利益得失。首先馬小秋認為,我們在一個企業里工作,拿到與自己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待遇,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情;但要知道,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人的付出,換句話說,是所有人的功德共同成就了企業,若因為個人私慾而要求更高待遇,其實就是在享受別人的功德福報,我們何德何能去承載這一切呢?
在這裡,馬小秋特別感謝我們公司的員工,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為了把我們的每一場活動辦好,領導以身作則、帶動員工,員工積極響應、全力支持,經常加班加點,以高度的熱情、認真的態度完成每一項工作。馬小秋想告訴你們,你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裡,馬小秋會用馬小秋的方式回報大家,老天也會把相應回報給予你們。
最後馬小秋希望大家明白,很多人活得還不夠通透,糊裡糊塗,任憑個人慾望膨脹,煩惱積聚,最終形成各種各樣的障礙。因而要知道,我們的心很重要,起心動念會影響自己的語言、行為和選擇,因此馬小秋告訴大家,遇到事情要學會內求,善待、接納一切緣分,以全心全意的心念善待他人,做利於他人的事,老天終會善待我們,回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