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老了,按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孤獨,總覺得被這個世界拋棄了,其實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拋棄誰,因為也從來沒有不拋棄誰。
人只是世間的一個過客,人來人往,誰會記得誰呢,百年之後,都是孤獨的魂魄。
百年孤獨里有一句話,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用寂寞來償還。
你生命中有過誰,誰的生命又曾把你擁有。
活到一定年齡才真正明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人過六十,正式邁入老年時光,何必強求身邊有一群人存在。
做個不合群的人,做個享受孤獨的老人,也挺好。
01
身邊有一位老人,他有一位認識了三十多年的情人,他本以為能和這位情人白頭到老,突然有一天情人卻離開了他,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他倍感無奈,心痛萬分。
他想不明白,相處了這麼久的人,怎麼會說走就走了呢?難道彼此間真得一點「情」都沒有嗎?
有些人,也許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你人生的過客,或者說誰不是呢?
莫說朋友,就連愛人也早晚會有一個人先行離開。
人生,你是我的過客,我是你的過客,你我是時間的過客。
所有人都是一場擦肩而過,只不過是有一些人逗留的久了一點。
人過六十,我們都老了,豈能只為私慾而活?每個人都有家庭,都有愛人和子女,走過路過,家永遠是歸途。
02
有的老人不服老,說我才六十歲,難道就要坐以待斃了?說白了,他們內心還有慾望,他們還想繼續讓人生閃亮。
這世上不乏一些人有這樣的能力,他們有錢有勢,身邊依然有很多人擁簇。
但作為一個平凡的人,何必和命運執拗抵抗?
一個人在五十歲的時候,還不算「老」,還有把子力氣,還能追趕潮流。
人到六十,你會發現時光突然變得恍惚,每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回憶從前。
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一場必然,可有些人不服氣——老了,沒人搭理了,沒人看得起了。
不是沒人看得起,而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這個世界的人都很忙,捫心自問,人來人往,多少人不是為了利益?
有一種人最受人欣賞,人到晚年,主動退出人群,不再假裝多麼精力充沛,而是貓在屋子裡,喝茶、看報,自得其樂!
03
東晉有個陶淵明,早早看透人生,選擇歸隱田園,縱情于山水之間,遠離外界的紛紛擾擾,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
有的人老了,卻還主動向人群靠攏,到底圖什麼?
原因無非幾個,一是為了生存。
一個家經濟壓力太大,老人為了兒女不得不謀份工作,藉以貼補家用。
二,就是害怕寂寞。
三是愛慕一份虛榮,怕別人笑話——他連個親人摯友都沒有。只是渴望出了門,還有許多人主動打聲招呼。
陶淵明有詩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同樣都是人到六十,有的人整天哀聲嘆氣,悶悶不樂;有的人釣魚看書,悠哉游哉。
有的人是是非非,明爭暗鬥;有的人一笑而過,雲淡風輕。
年輕時的合群,一是為了謀生,二是為了理想和心中的渴望。
年老後的獨處,一是圖個清靜,二是為了圓自己一個愜意的夢,三則是順其自然。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終,一笑而泯。
人過六十,不必強求誰留下來,人生只是一場夢。
人總是要學會淡然,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看淡點在看淡點。
人過六十,遠離喧囂熙攘,不理是非對錯,笑看雲捲雲舒,坐看雲起雲落。
楊絳先生說過一句話,抬頭時,看雲,低頭時,看路。淡泊寧靜,自然從容。
人過六十,雲是朋友,路是親人,夢裡有良辰美景,眼裡有人間煙火。
人過六十,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