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菜購」。每天上街買東西,採購貨物,碰到各色各樣的人。有年紀大的,也有年齡小的,有游手閑逛的,也有忙忙碌碌的。
俗話說:「一歲年紀一歲心」「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歲月不饒人」。大家處在什麼年齡,就應當干所處年齡的事。能幹事,就不易;要干好,更不易;想干出名堂,更是非常的不易。人生苦短,當需此時,別等時光溜走,才後悔莫及。
第一,20歲,要走
20歲左右,正是青春飛揚的年齡,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芳樂年華時代。世間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那麼的神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少年就應當有少年的夢,更要有少年的憧憬和遠方。所以,20歲的大好時光,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要去遠方走一走,看一看。以腳步丈量世界,用目光洗禮人生。別停止前進的腳步,讓青春唱出時代的旋律和韻動。
第二,30歲,要想
30歲,學業早已結束,事業開始有成,家庭應當完美,唯有理想仍在悠揚。恰如鬱郁春潮奔向烈烈夏夜,30歲就是人生的夏。想想已經的過往,哪些是經驗?哪些是教訓?哪些錯不能再犯?哪些話不能再提?
未來的人生要怎麼走,怎樣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怎樣活得無愧於心、不愧於父母?那就要從頭去想,想通透了,想清楚了,想明白了,自然就有了結果。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0歲的人生不能再渾渾噩噩,事事拎不清楚,多想更要多做,才算「成人」。
第三,40歲,要戒
「四十而不惑」。處於40歲,人生已路長,兩肩挑起風塵,一半是人生,一半是餘生。內心要有一桿明確的「稱」,稱來稱去,掂來思往,路該怎麼走?路要往哪走?所以一定要「戒」,那就是戒驕、戒傲、戒躁、戒急、戒憂、戒亂。
即使有點成績,也千萬不要驕傲,更不能傲氣十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遇事不要急躁,冒進,更不能獨斷專行;急是事業的大敵,遇事要沉穩,老練有度;或許有時惴惴不安,或許事事多紛擾,但好事多磨,不要愁苦失之意;社會紛繁複雜,千萬不要亂了心,更不能花心思異。不惑於心,不困於情,不亂於眼前。心有所衷,必有所得。
第四,50歲,要放
俗語「人過五十,月過半」。50歲的人,世事已乎經歷,家庭、事業基本定型,好也罷、孬也罷,成功更好,落魄也已無奈。此時需要的就是「放下」與「釋懷」。
放平心態,把一切看淡,少去插手他人的事情;放下過往,既不要羨慕他人的光彩,也不要慶幸別人的隱晦瞬間,更不必將凡事一直擰在手裡;放鬆生活,隨心所欲,隨心而為,隨遇而安。
第五,60歲以後,要清
60歲以後的人生,就不要太過勉強自己了。接下來的道路,要順從內心,把保持身體健康永遠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的身體,好日子才能如約而至。
60歲後,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清」字。清醒自己的人生路,清楚自己的着力點,清理好自己的朋友圈。生活不要過得太緊,錢要捨得花,握得太緊反倒變成了指尖沙;自己的着力點就在自身健康,不要一直為孩子們操心費力了;朋友圈要壓縮壓縮再壓縮,把真正愛的人放心上,把其它統統放下。
總之,「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得過且過,涇渭非凡。」十年十年的過,很快便步入不惑之年。當回首往事,可圈可點,喜憂參半,已是不虛60年。人生不過也就如此,當有大收入後必然就有大支出;當有不順時,必然就會「播得雲開見月明」。想開、看開、放開、肯定就能打開。用自己浩瀚的風采,去迎接燦爛的笑容和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