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我自己,很多方面都做不到,比如在工作、金錢方面我感覺自己修的不好,都不理想,還望您有所指點。
你眼前有一種生活,你想像中有一種生活,你眼前的生活跟不上你想像中的,你的心舍眼前的生活,從想像中的生活,於是產生了你的苦惱,產生了你的不滿意,產生了你種種受苦開始的因子……
你注意到你的這個想法是如何產生的了嗎?我只是讓你注意到。有時我們僅僅注意到一個想法是如何產生的,就能免於那個想法的強大推動作用。
我們生活中有期望,而期望常常是頭腦不看或未看見眼前的,而毫無思考的跟從想像中的。對我而言,期望是一種迷失,它使我們像一種夢遊狀態,完全無視眼前事物,而追隨夢中境界。期望是一個人活在二元狀態的表現,假如你的心在「一」的狀態,就沒有好或不好、是或不是、應該或不應該等這樣的狀況,這樣我們就能免於許多受苦。
我不是說你不能有期望,我只是想讓你了解期望產生或發生的過程。有意識的期望,期望將完全變得的不同。
工作或金錢是一個因緣法,世俗生活是一個因緣法,如果你想在你的世俗生活,工作或金錢上有所改變,就得玩轉因緣法,多發現那些因,多發現那些緣,然後讓他們「集」,事情就能達成,這些因和緣的發現,以及讓它們「集」的過程和動力,背後是你的心智和心力——而這個取決於你過去造就的業,及你現在對心的清凈和覺察。
這些外在的事的表象,根子在我們的心,一切是我們心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認識心,了解心,凈化心,跟隨心,是我們潛在的和最終要做的事。潛入你的心,了解它的狀態,了解它真正要的是什麼,看見它的業,對它本體以及內容進行覺察。
我們的心常常在夢中,在一個個虛構的境界中。在我們沒有醒過來之前,我們想要的常常是我們沒有的;當我們醒過來,我們想要的就是我們已有的——我們已有的就是我們想要的,不管那是清貧、疾病或任何狀況。
聖人滿足於他現有的狀況,不管那是什麼。貧窮或富有,在街上乞討或在家中享受一頓美餐,努力工作或在匆匆的路途中……所有的一切正是它本來的樣子,他與現實默默相望,含情脈脈,就像情人和情人的對望,那裏面是喜悅、快樂和相擁的渴望。
對許多人而言,現實是他的太太,他對她要麼不滿意,要麼就熟視無睹。而對於一個從自己的生活中清醒過來的人而言,現實變成了他的情人,他與它對面而立,含情相望,然後火熱的擁抱在了一起—— 不管那現實,那女人,是美是丑,是好是壞,一切都變得美好,因為情人眼裡出西施。
你能對你的生活情人眼裡出西施嗎?那樣的生活,即使是夢,也是一場美夢。如果我們的生命不得不做夢的話,希望由經你對自心業力和自性的了解,做一場美夢。佛陀腦袋裡的圖像,佛陀腦袋裡的場景。善知識生命的目標不在於改變,在於認知。祝福你。
一念行者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