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生於俗世,總要為了活下去而付出代價。
每個人的缺點,就是這個代價出現的條件,比如有的人很軟弱,那麼遇到一些需要站出來表達自己,強調自己利益的問題時,就會往往吃大虧,吃啞巴虧,他們恨自己軟弱,可人生沒有後悔葯的道理,
他們清楚,但也僅僅是清楚而已。
很多人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他們會懂得很多的道理,會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是他們身上的缺點,讓他們即使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卻始終做不到,而他們不該做的東西,一旦時機「成熟」(比如情緒上的刺激,亦或是某種因素的刺激)時,
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後悔也會做。
這就是人無完人的代價: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壞人才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當我們看到那些善良的臉上掛着淚光,看到那些赤城的心臟漸漸不再跳動時,我們才會意識到,
原來,付出代價這件事,從來不分「好壞」。
善良是美德,美德可以被歌頌,但同時,也有一些人,利用這樣的美德謀私。
很多人在初入社會,經歷過摸爬滾打吃過虧上過當之後,第一個改變的點,就是變得不那麼善良,
這不是說他們變壞了,而是他們不再用善良的態度,善良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人和事。
因為他們發現,一旦他們表現出善良的形象,就會被那些利用。
你善良,有人就利用你的善良,讓你多做事,做更多的事情,你的辛苦和疲憊,只會得到他們表面上的安慰,
你善良,就會有人利用你的善良,從你的身上牟利,他們管你索求,不斷的索求,試圖榨乾你所有的利用價值之後,再用那些「所謂是非之道」告訴你,你還不懂,你還不行。
善良被不斷的利用,無底線的壓榨時,天蒙公道,地蔑是非,沒有人會站出來幫助那些善良的人,幫他們討回,給他們幫助,
有人嗎?沒有人。
當善良的人發現,身邊的人只會用冷漠的眼神去看着他們眼睜睜的失去善良的本心,失去繼續善良的動力,那些大言不慚之說,此刻便姍姍來遲:
「這就是社會,好人吃虧很正常的。」
「你自己傻,怨不得別人!」
「你根本不懂,你就是活該被騙被欺負。」
輿論和現實的雙重打擊,讓善良的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善良到底為了什麼,自己的善良為自己究竟帶來了什麼,於是乎,質疑成了懷疑,懷疑,最終演變成一種徹底的否定:
我們不作惡,但是那種純粹的善良?
誰願意做,誰做。
太感性,就會被情所傷,這是因為如今的感情,並不以感性的認可為核心條件。
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眼緣是情感認知的判斷,能不能走下去,
則是諸多複雜因素的博弈。
這就導致了很多感情會出現這樣的表現:起初轟轟烈烈,倦怠期彼此刺探(我本想用試探,但想了想,刺探也許更合適)掙扎期來臨,一個人一廂情願的相信,一個人不管不顧的隱瞞,
一個人太坦誠,一個人太套路,
一個人堅持的不管不顧,一個人離開的「匪夷所思」。
太感性的人,並不是不知道理性的判斷有多重要,有些人誤以為感性的人很傻,其實他們的聰明之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他們也會獨自分析感情的未來是否可靠,也會去了解彼此之間在一起這麼久,究竟還能夠走多遠,他們很清楚自己面臨的困境是什麼,也多多少少意識到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未來,
他們也許會擁有的記憶之中,有多少無怨無悔,有多少悔之晚矣。
但是,他們願意相信,這裏面沒有什麼太多複雜的理由,
願意,就是願意。
所以太感性的人,在關鍵的堅持上往往格外固執,這種固執是一種只有他們自己才會明白的堅持,哪怕傷痕纍纍,哪怕不被人理解,他們也會去堅持,
直到有什麼東西徹底碎了,碎成了粉末,他們想抓也抓不住的時候,
放手,起初是不甘心,到最後方才發現,
不是不放手,而是「無從下手」。
--
這個社會容不下那些有着明顯弱點的人,哪怕這些弱點是道德和素質的體現。
只要有,便會被利用,一旦被利用,就會被羞辱,被踐踏。
這並非是什麼危言聳聽的說法,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
容得下狂妄的世界,容不下善良,
容得下裝模作樣的囂張,卻不容下真誠相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