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即將退休,感到興奮、愉悅、解放,同時也焦慮、悲傷,覺得時間會多出來很多,可以完成自己工作時不能完成的夢想,但同時突然不需要工作,一下子閑下來卻不知所措;或者你已經退休,卻被家庭突如其來的大量生活瑣事包裹,讓人出氣不贏,心裏想着這退休比上班還累;或許你退休前是一個領導,習慣了手下有人擁護的感覺,突然退休回家,心裏落差太大,而導致鬱鬱寡歡,心情低落呢?
《從活着到活好:美好生活的100條法則》這本書,給出了我們10條法則,告訴我們退休後該怎樣美好生活,不管是即將退休還是已經退休的人都應該看看這些法則,沒有退休的可以做到未雨綢繆,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這些法則能讓你更加享受你的退休時光。
本書作者理乍得·泰普勒,是英國暢銷書作家被譽為「個人成長導師」,因為他生活經歷豐富多彩,30多年的工作生涯,從事過大量不同的工作,並有着自己的幾家公司,他基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實踐經驗,開啟了他傳播智慧的旅程,他的智慧也受到了數百萬讀者的喜愛,本書就是他寫的「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中的一本,一經傳播便備受讀者歡迎,讓我們來看看泰普勒對退休人士怎樣過好退休生活是怎樣建議的吧。
一、提前做好計劃應對方案來適應退休生活
也許你即將退休,這也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轉變:即將離開職場,沒有那麼多要緊事情要處理,沒有那麼多的會議要開,生活馬上會慢下來,打麻將,看手機今後也許就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了更好的規劃退休後生活,所以我們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安排來適應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
到了退休年紀,孩子們也許都已經離開了家,從過去到現在,也許孩子和工作是你此生最大的束縛,但現在這些束縛全部沒有了,如果每天陷入思念孩子和工作所帶來的使命感時,總會讓人悶悶不樂,所以提前做好應對方案能使人更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比如你可以制定一個旅遊計劃,一年安排一個旅遊地點,按照最想去的地方,每年寫一個旅遊地點,然後做好攻略,不管是跟團旅遊,還是一人獨往,那都將開啟全新的未知之旅,有利於身體的心理的雙重健康。
或者也可以養養花種種菜,養一條小狗作伴,開啟全新的田園生活方式,或者學習一些讓人愉悅的個人愛好,比如去一個安靜的鄉間小屋住一周,與好久不見面的朋友會面喝茶聊天,學習畫畫,樂器等,讓自己充分地忙起來,享受獨處的愉快。
二、清晰地制定家庭界限並表達出來
當然,也許你退休後孩子已經結婚,需要幫忙帶孫子,而另一半也還在工作,你也需要盡心照顧好他的生活,或許還有老去的父母需要照顧,這時候,你感到退休在家比工作還要累,簡直生活得一團亂麻,所以我們需要制定清晰的家庭界限管理好家庭。
我有一位朋友,她之前一直很期待退休,因為她家裡實在事情太多了,母親癱瘓在床,沒人照顧,還要小孫子也需要有人看管,丈夫還沒有退休,也等着她退休回家好處理家裡的家務活。真等到退休後,我的這位朋友幾頭跑,又是照顧病在床上的母親,又要跑到兒子家看管孫子,家裡丈夫也等着她回家做飯······她跟我說,退休帶給她的完全不是輕鬆而是比工作時候還累很多,感覺不到退休後的開心。
看到她如此不開心,我按照書中的法則建議她需要制定一個家庭界限,也就是告訴家人,哪些事情我是可以幫忙做的,哪些事情是我的界限,我不需要承擔的。那麼這個界限怎麼制定呢?這就完全取決於自己了,比如我每天願意花多少時間來照顧母親,照顧孫子,還有做飯的時間,家務活的分派,自己選擇分給他人的時間,超過了時間不需要有愧疚感。
制定好界限以後,還要大膽地表達出來,並請家人全力配合,因為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界限,你將會承受被「剝削」和利用的風險。
三、保持年輕的心態優雅地老去
現代人保養都很好,即便是退休也沒有人覺得你是一個老齡人,年輕人更沒有人因為你退休會覺得你有智慧或者更加尊重你一點,而且時代發展太快,如果我們還停留在以前的老思維觀念里,那真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
如何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被年輕一代,或者時代所拋棄,重點就是需要自己保持年輕,保持年輕不在於你學習了多少技能,而在於有一顆年輕的心態。
你可以跟比自己年輕20歲、30歲、甚至是40歲的人交往,也可以跟家裡的小輩們閑逛聊天,保持學習的心態吸收世間的一切新生事物,你可以不要掌握任何新的技能,只需要跟年輕人聊天時,不要總把「我們那個時候、我們那個年代」掛在嘴邊,也不要去評判他們,而是找出事情變化的原因,並理解其中的邏輯就好了,適當地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就是你保持年輕心態的最好方法。
退休後也許你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安排生活,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也許你忙成一團亂麻,覺得還不如不退休,種種不如意圍繞着你,沒有關係,去看看這本《從活着到活好:美好生活的100條法則》吧,裏面還有更多關於生活如何平衡,如何活得更好的其他法則,讀完你將會掌控你的人生,並愉快地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