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沒有春的陽氣勃勃,明媚嬌艷,也沒有夏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然而秋卻有另一種意味……秋之聲,風吹樹葉颯颯作響,南飛大雁哀唳碧空,秋雨瀟瀟,秋水潺湲,還有蟲鳴的聲音。然而有一些聲音,瑣碎的,纖纖的,是枯葉掉落時的顫動,是落花輕逐流水時的哀嘆……秋之色,蔚藍如碧海似的青天,淺淡悠閑的雲,淡金色的陽光。菊花有黃的、白的、紫紅的,潑潑洒洒,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黃葉飄落,穀子黃遍,蘆花飛白,楓林染赤,給宇宙染上了含蓄淡雅的色彩。
秋之韻,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是成熟的季節。春天播種生命,到夏季,生命在充實,在豐富,在蟬鳴蛙噪中翕動,在熾熱鬱悶中成長,在暴風驟雨中經受考驗。「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生命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秋之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紅花凋零,樹葉飄落,生命終止,但正是由於它們的犧牲,才使得來年的花開得更艷更美,樹長得更綠更茂。
秋有秋的心理學。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清澄的月光中響起了千家萬戶的搗衣聲,秋風陣陣也無法吹斷思婦念君的情感,千聲萬聲訴說的,都是玉關內外的不了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面對秋景頓生無限愁緒: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霄。」孤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矯健奮發,精神抖擻,大展宏圖,使詩人精神振奮,他堅信「有志就能奮鬥」,唱出了「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昂揚秋歌!
秋有秋的醫學。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頑固不化的腹瀉),奉藏者少(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秋有秋的熟語。
秋色宜人,秋風習習,春華秋實,秋高氣爽 ;老氣橫秋,望秋先零,琨玉秋霜;明察秋毫,秋毫之末,秋毫無犯;百歲千秋,春去秋來,千秋萬代,千秋萬歲……秋後的蚊子——沒幾天嗡嗡了;秋後的黃蜂——欲凶無力; 秋後蟬鳴——聲嘶力竭。秋後的柿子——越老越紅;秋天的鯉魚——可肥了。
秋後的絲瓜——一肚子私(絲);秋天的花椒——黑心腸;秋後望田頭——找岔(茬)……秋天給人以希望。它給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為人看了這位秋先生的面容,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鏡子了。人們都不願看到葉子落下,但這是必然的事,於是人們就會更加珍惜那落下的葉子。當人們發現了自己的頭髮漸漸脫落時,不也同樣的對於頭髮而感到珍惜嗎?
秋天給人以啟迪。從春的絢爛,夏的繁榮到秋的平淡,生命經歷了從開始萌芽、成長到穩健成熟,這期間有苦惱、掙扎、失望,也有快樂、勝利與得意。生命的過程註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燦爛到平淡。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切都要返回大地。到了這一天讓我們攜帶着成熟的喜悅,隨着那飄落的樹葉沉埋在泥土中,去吟唱生命勝利的凱歌吧。
秋天,這美麗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