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學貴專,不以泛濫為賢。」
一個人專註於做一件事不難,專註於一段時間也不難,難的是把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認真、用心地去做好。
人到中年,身體和精力開始走下坡路,在工作和生活之間遊走,背負着沉重的壓力,想要實現「突圍」,就必須讓自己越來越「專註」,集中精力去做成一些事。
這意味着對自身體力、智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熬」過去了,人生便又是一個嶄新的天地了。
01
人到中年,專註於事業,安身立命。
人到中年,無不是家中的頂樑柱,工作給予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便是養家糊口。
但人不是機器,雖然會為了果腹禦寒而選擇「被迫將就」,但當職場的環境糟糕到讓一個人喘不過氣,很多人便開始在「熬下去」和「自己闖」之間做個了結。
終歸,對於理想的追求,會促使一些中年人,堅持心中所愛,堅定做自己的事業。
宋寧宗時期,畫家梁楷獲賜金帶一條,這是作為宮廷畫師的最高榮譽,也象徵著成就和地位。
可他卻厭倦了作為「待詔」,根據皇帝的授意,畫些指定的作品。某天,他將金帶掛在畫院的牆壁上,離職而去,從此被人稱為「梁瘋子」。
之所以有如此「逆天」之舉,是因為,梁楷開始醉心於自己的「減筆」畫創作。
不同於當時畫家喜歡用絹紙繪畫,他喜歡生宣的潤墨性,在宣紙上揮毫潑墨,寥寥數筆,純粹以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來表現人物,給人以意趣天成之感。
他畫了一副《潑墨仙人圖》:畫中的仙人,是一位醉酒胖和尚,他額頭寬大,五官緊湊,目光因酒醉而迷離。畫面沒有背景,大片的留白給了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成為水墨人物畫的一個開端。
千年之後,梁楷的畫作依舊被人追捧,他的盛名在歷史的長河裡,也從未褪去光環。
雖然身為打工人的你我,終其一生,也難再成名成家,但專註於做自己的事業,敢闖敢拼,哪怕從一無所有開始,只要方向正確,只要捨得努力,只要永不言棄,總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了這份「小事業」,安身立命便有了十足的底氣。
02
人到中年,專註於學習,修身養性。
浮躁的世界裏,人們最難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地做事。
而一旦做到了這一點,那些想要的、渴望的,便會與你不期而遇,並讓你無限接近內心的純凈與安寧。
在這個被稱之為「信息爆炸」的時代,多少人躋身網絡,想從中覓得一條謀生之路。
寫文案,拍視頻,剪輯視頻,看似簡單的背後,無一不是知識的累積和鋪墊。
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暴火」文案,有的只是日積月累的堅持。
當一個中年人,開始像個小學生,重拾書本,重新做個「好學生」時,即便窗外瀰漫著喧囂,即便日子依舊焦頭爛額,但心中的光重新被點燃,日子又有了新的奔頭。
學習技術,哪怕只是學習蒸包子、發麵做饅頭,也會因為掌握了配比,包子饅頭有了良好的賣相和口味,而讓自己信心大增。
更不要說其他複雜一些的技術了。
那些能讓自己脫穎而出,無可替代的「一技之長」,往往是在沉浸式學習後,獲得的一項本領。
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對一個個知識點全面掌握,更要博覽群書、開闊眼界;由此,讓自己與先賢聖哲對話,與行業精英比肩,如同涵養一顆珍珠,在痛苦的磨礪中,逐漸熠熠生輝。
一個中年人,還能吃盡學習的苦,也就逐漸練就超然物外的胸懷與氣度,無往而不勝。
03
人到中年,專註於當下,取捨有度。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唯有當下,才是腳踏實地的存在。
人到中年,每一天,都是最重要的一天。
想到要去在做的事情,就立即去做。比如健身,不要等風停了,雨住了,太陽不那麼熾熱了,選定一個相對寬鬆的時間,先跑起來再說,直到大汗淋漓,體會到那種久違的輕鬆暢快,就很好。
所以,專註於當下,意味着當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
手頭上的事情,分清輕重緩急,就按部就班去完成吧。
在職場中,哪怕有些工作是小領導或其他人想方設法「硬塞」過來的,與其撕破臉爭個高下,不如當成學習鍛煉的機會,用一次次漂亮的業績,給予對方「啪啪」的打臉。
生活中,迎來送往、人情世故、家務瑣事,若非有平常心以待,難免心生不滿,矛盾重重。當一個人習慣於專註當下,就會心生感恩,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珍惜那些該珍惜的,捨棄那些費盡心思也求之不得的。
也許,日子還是那樣平淡,煩惱和困頓也依然不時襲來,但這就是我們生活啊。
04
結束語:
人到中年,學會做個「專註」的人吧。
專註於自己的事業、學習,專註於過好當下的每一分鐘,越是收心歸位,越是能在平淡生活中發現別有洞天。
漸漸地,我們就活成了獨具一格的自己,成為人群中,那個安靜卻篤定的人。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