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喜歡一個人生活,忍受不了孤獨,孤獨就像是一個蛀蟲一樣,會不停的侵蝕我們的精神。
因為喜歡熱鬧,所以喜歡串門,這樣可以給了無樂趣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一個人如果獨自待在家裡,就容易胡思亂想,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去串門就可以與人交流溝通,疏散心中的煩悶,還可以互相分享彼此最近發生的事情,還可以聯絡彼此之間的情感。
因此很多人在沒事幹的時候,都喜歡串門。但是串門並不是沒有壞處的,人到中年後,少去這些人家裡串門:
一、人到中年後,少去長輩家裡串門
無論我們多大,在長輩眼睛裏永遠把我們當小孩子看待,總是免不了說教那一套。
小時候我們無力反駁,只能默默聽取長輩意見,他們也只是關心我們的成績和身體健康等。
等長大以後,長輩就就開始操心我們的情感狀況和事業,到中年以後,長輩就會有了更多要說的,會問事業、父母情況、婚姻狀況、孩子……
一旦去長輩家裡串門,就會一直聽長輩的嘮叨,雖然他們是好心,可是一直被他們追問下去,總是會感到不舒服,如果是事業家庭都不順心,面對他們的提問,就感到無措。
所以人到中年後,要少去長輩家裡串門,偶爾可以去看望他們,關心一下他們的身體,但不要待太久,也不要去的太頻繁。
二、人到中年後,少去朋友家裡串門
朋友在我們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時候朋友之間默默支持,互相鼓勵,但同時也在暗暗較勁,希望追上對方的腳步。
等成家立業後,朋友之間少了很多相處的機會,都在忙着各自的生活。就算有時間出去聚會,聊天的話題大多都是圍繞着家庭和孩子展開的。
尤其人到中年後,要少去朋友家裡串門,因為中年後孩子正是叛逆的時期,如果去朋友家,和朋友聊起孩子,可能就會把孩子拿來作比較,孩子心裏會感到不舒適,會和父母產生爭吵。
還可能會討論事業,如果對方事業不順利,會覺得你在有意炫耀。
三、人到中年後,要少去鄰居家串門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都是非常注重鄰里關係的,都小心翼翼維持和鄰居的關係,渴望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往往我們和鄰居間的關係比和遠房親戚好的多。
鄰居之間互相串門,討論的話題大多數是聊家長里短,用來當作飯後閑談,可這種閑聊總是涉及到許多周圍的人,一旦被有心人聽到,就會傳得越來越離譜,有時候容易產生矛盾。
鄰里關係建立不易,需要彼此好好守護,所以中年後少去鄰居家串門,這樣更有益於維護好鄰里關係。
四、人到中年後,少去親戚家串門
親戚間的關係不是靠平時來往而建立起來的,而是由血緣關係凝聚起來,不會輕易散。
自古有親兄弟明算賬這句話,親戚之間再親,也是由各自的家庭,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不要一點點小事就喜歡麻煩親戚,能幫忙的大家都願意幫忙,也會儘力相助,但如果每次都是一有事就麻煩親戚,那麼在親密的關係,親戚也會煩。
親戚一聚到一起,就喜歡講一些彼此都認識的人,所以討論的人常常是另一個都認識的親戚。
如果那個親戚知道自己成了被談論的對象,就會感覺到被冒犯。為了避免引起矛盾,人到中年後,還是要少去親戚家串門。
對於喜歡熱鬧的人來說,你去串門他會感到很開心,會很熱情的招待。但對於喜歡清靜,不喜歡與人來往的人來說,你去串門會讓他感覺到不自然,他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待着,那是他的舒適圈,不願意讓別人進入。
人到中年後,還是要少去串門,如果有空閑的時間,實在不想一個人在家待着,可以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圓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擴寬自己的眼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且也有能力去實現。
比起串門,一群朋友約定一起聚會更好,因為脫離了家庭的束縛,我們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在那一天可以不用操心家裡的瑣事,盡情和朋友聊天聊地,暢所欲言。串門始終會覺得有約束,不如外面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