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說過:
「弓弦不能老繃緊了不放,人是軟弱的,如果沒有一點適當的鬆散,是支持不住的。」
深表贊同。
最高級的成長之路,就是既能全力以赴,也能好好休息。
列寧說,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首先是工作,然後才是休息。
過多或過少的休息,都令人無法鬆氣。休息與工作的關係,正如眼瞼與眼睛的關係。
閑暇不是心靈的充實,而是為了讓心靈得到休息。
當你沒空休息的時候,就是你該休息的時候了。
上帝完成了創造世界的工作,第七天就歇手休息。
我望着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
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
睡眠和休息喪失了時間,卻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有針對性的勞逸結合,讓自己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放鬆,從而消除疲勞,養精蓄銳。
疲勞源自大腦的感覺,而不是肌肉勞累。
南非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一種名為白細胞介素-6的化學物質會刺激大腦產生疲勞感,影響運動員的成績。
這一發現有望幫助找到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等疾病的方法。
據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人們通常認為,疲勞是過度勞累的肌肉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結果。
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體育鍛煉之後,大腦發出的「指令」使人感覺疲勞,這有可能是為了防止肌肉過度運動而受損。
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信號分子白細胞介素-6會使大腦產生疲勞的感覺。
白細胞介素-6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在人體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
長時間鍛煉後,人體血液里白細胞介素-6的水平會上升60到100倍。
給健康的人注射白細胞介素-6,會使人感覺疲勞。
不過,由於白細胞介素-6還有許多其它生理功能,阻止它起作用可能有負面影響。
這種方法應用於實踐之前還需謹慎試驗。
如何以科學的方式創建出不會累的心?
在腦科學與冥想之間有一種正念,其實就是一種休息的方法。
讓大腦與心靈休息的一項技術。累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
正面可不只是冥想愛好者們的娛樂而已,它已逐漸成為一種最先進的腦科學及精神醫學都非常重視的科學休息法。
腦是一種靜不下來,總是動個不停的器官。
只要學會了正念,冥想墊能夠抑制關鍵的內側前額葉皮質與後扣帶皮層的活動。
換句話說,像這樣進行冥想,便可防止雜念不斷浪費我們腦部的能量。
大腦袋素時所浮現的雜念,正是腦部疲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藉由抑制該雜念的方式來讓腦袋休息,似乎就是正念冥想的基本原理。
不會累的大腦結構要由自己創造。
正念不僅會改變一時的腦部運作狀況,它還能夠改變大腦本身的結構。
從而治癒內心,從根本上緩解和降低大腦不必要的能耗,讓我們得到真正高效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