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幾個人約着出去吃飯。
路上幾人同行一路,不記得誰說了一句什麼?另一人接了一句,很准地懟上,回應讓人叫絕。
我反應慢,只能跟着笑笑。
事後和其中一個朋友提起剛剛的那個小片刻,我說,你能想像嗎?以前碰到這種事情,我就算不是能說會道,也能算得上伶牙俐齒。現在別人再說這些話,我反應遲鈍不說,還經常啞口無言。
人的變化能這麼大啊,從以前的伶牙俐齒,到現在很多時候的沉默寡言。
那個朋友又神分析了一通,也許你最近經常寫字,有些情緒的東西都已經抒發出去了,所以不想說了。
忽然想想也對啊,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以前一個聒噪話多的我,變成如今比較安靜的我?
也許第一個原因就是發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說了也無用,辯論贏了也沒有意義的時候,開始閉嘴的吧?
這點應該很多人感同身受,很多事情,不是說了就能改變的。慢慢的也就不再說。
還有一個原因也可能在於,說話也得分人。是那個人,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是不是那個人,言多必失話不投機。話說得多,就算有時候自認為是好意,其實反而可能有着不好的結果。所以也就沉默以對了。
還有一個原因,很多時候可能就是累了。平時我的工作主要靠說,拋開工作的的場合,有時候真心是自己體力累了,不再想多說話。
更大的原因可能在於,自己真的老了,很多事情學着自己消化了。可心順心的事兒沒有那麼多,糟心鬧心的事兒說了也改變不了結果,反而帶給別人負能量,所以也就不再想多說。
至於今天朋友提到的,也對。因為有寫作這個渠道,排解了很多負面情緒,似乎已經對自己的好朋友說了很多,也就真的無從再對誰講很多了。
伶牙俐齒好不好?也許很好。但是過去也許自己無意中樹敵,遭人討厭也未可知。
沉默寡言好不好?也許有人覺得不好,畢竟這個社會,個性張揚一點很多時候讓人看見,也許機會也多一點。
但是我自己覺得目前這種狀態還不錯。不需要那麼話多,不需要那麼多妥協和照顧周遭,有着自己的節奏,自己覺得舒服自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