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相信!誰也就救不了你的精神內涵……
前段時間發生了幾件事,想發表點看法但沒想好。乾脆!那就碎片化地說幾句。
一、內耗的本質是理想(就是各種慾望)和現實不一致, 並且通過努力不確定能不能得到?
所以精神上就會飽受煎熬。而一旦確定得不到了,可能也會有幾種情況。
1、你會接受並認命,然後踏實生活。但內心還是有遺憾的,只不過波動不大。
2、你會接受,認命不認命?意義對你來說都不大。內心長期壓抑,情緒平靜中還是會帶點波動。
3、你不接受,然後就會一輩子在糾結和內耗中度過。
從這個角度上看,沒有誰能救得了誰的精神內耗。
二、勵志文學隨着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有窮途末路之勢。
前幾年的成功學在國內如火如荼,也一度帶火了一批所謂的大師和騙子(具體不點名誰,大家可以去百度)。
我有個朋友,曾經也是身價不菲。看他大奔換電動摩托車,幾乎是「賦閑在家」全職做起了暖男。每天單位接送老婆上,下班,然後一起接上小學的女兒,
再在路邊攤一起吃東西的那種笑容確實很感染人。
有時遇到我就在想,在這樣牛逼的人面前,我那點事又能算什麼呢……
三、戰後三十年的日本也曾有過這種轉換,那是一個「雞血年代。」
勵志文學以走出「舒適區」為主,大家相互激勵。泡沫破滅後,人們發現,這樣辛苦其實也得不到啥,不如就在舒適區獃著。
逃避固然可恥,但這樣確實舒服。社會觀念也從鼓勵奮鬥,轉向「只有浪費掉了的時光才是自己的」頹廢方向轉移,一直持續到現在。
四、一個很慘的人,如何鼓勵他?讓他和更慘的人在一起。
漂亮國有那種互助會,一群悲慘的人圍坐在一起,有吸毒的、有生病的、有失業的。分享各自慘痛經歷和感悟,據說這樣有益身心。
五、我也曾經有個年長的忘年交朋友,腦子很好使。他兒子考上了北大,算是靠自己加強buff獲得機遇最好的了。
可朋友在村裡種了一輩子田,負向buff加滿。原因是出生在60年代最偏僻的鄉下,沒有見識沒有技能,幾乎寸步難行。
不過他早就不怎麼內耗了,知道自己啥也改變不了。
他表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瞎摻和兒子任何事,因為他知道他無論怎麼想都是錯的,既然沒有見識,也沒有經驗,就讓兒子自己去選擇。
六、張朝陽曾說,年輕人其實不用太「用力」的去努力。
因為努力只是其中的一個buff。如果其它buff好,不用太努力。
如果其他buff不好,你努力也沒用,不如就放鬆點。
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他說得「努力」,沒有看到他強調的那個「太」罷了。
七、朋友的弟弟杭州一畢業,就通過家裡資助,親戚幫助,自己貸款等巨大的代價,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學期房,他管這個叫「老鼠搬家」。
因為李斯說過出生在廁所的老鼠瘦骨嶙峋,出生在糧倉的老鼠卻可以腦滿腸肥。
老鼠的錯不在於它不努力,而在於它出生的地方錯了。他弟就認為他就是那隻老鼠,從廁所搬到糧倉,負向buff少一個算一個。
八、「某公子」說「我怕你會讀書嗎?你讀到研究生也進不來我這種單位。看不起我們這種靠父母的,以後社會會給你教訓……」這話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他大概沒有說錯。
學歷只是其中一個buff,父母又是一個,家裡還有大伯三伯等,全家一起發力,確保在體制內謀個肥差是問題不大的。
大家剛看完「二舅」視頻,心裏才有那麼點平靜!突然某公子這麼一鬧,剎那間我們就又覺得世界後面有點冷嗖嗖。
九、某公子的動靜在前段時間鬧的那麼大,最大原因是「反向比慘」。其實,他這種家族不算什麼的!大伯最多算處級,三伯也就可能算個副處級,父親可能也就是個科級。這種家族屬於體制內外圍的外圍,估計想幫真正體制內的「權貴家族」舔鞋都舔不到。
但比較大多數人來說就強得太多了,許多人看完「二舅」短暫內心寧靜後,再看到某公子這麼一鬧,就在思考這兩者間的邏輯關係在哪裡呢?
二舅那麼「慘」,究竟是個人原因?還是真的就沒有改善空間了呢?又或者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成了爛牌?
而且好像,誰的村裡都曾有過一個這樣的「二舅」!情緒共鳴一下子好亂……
十、某公子顯然不是什麼大角色,但他們家是一張大網。是一個盤踞在基層的利益共同體,他們家沒有一個大官,但卻有着不斷加強的供血功能。
幾十個這樣的家族就可能可以把基層所有肥缺壟斷。
不禁就感慨,好不容易才打倒的鵝城黃家,可能又在悄悄復辟。
如果大國崛起,通過流血和革命是少數人先富再帶動大多數人富起來,實現共同富裕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那諸如聯想這樣的公眾疑問事件,是否也該給公眾一個交代呢?
某公子這種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權利比他大,嘴卻比他嚴的人。
十一、胡錫進說,在公平建設方面,我們國家還是任重道遠的,但大趨勢方向是積極的。
這點我認可,不光是執政黨在從嚴治黨,關鍵是現在的老百姓意識也在覺醒。越來越不能容忍特權和門第,越來越多人會反思原來那些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到底對不對?
不去單純讚美苦難或者美麗,而是會去考慮苦難和美麗背後的原因。
十二、現在的世界似乎並不太平,俄烏局勢的戰火不知道還會燒多久?國內的台海問題始終還是個敏感性問題。
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這個世界哪裡都有需要被「解救」的人群,即便是在太平盛世里,總還會有陽光暫時照射不到的角落。
十三、這個世界短期是少數人決定的,長期卻是大多數人決定的。就如《烏合之眾》里有句話,「數量即正義」。
隨着教育和經濟的發展,現在的老百姓的思考和反思能力已經有了質的改變。這種趨勢幾乎不可逆,在可以吃飽的前提下,對過去的「奴性封建」更多的強調是資本再分配下的「合理剝削(資源分配)」。這離人格和尊嚴的健全距離似乎已經不再遙遠,真正的民主和精神自由也似乎指日可待。
所以我對這個國家還是充滿自信。因為我們不光生活在一個盛世里,有「年輕有為」的執政黨,有剛真不阿為未來事業付出畢生精力的黨領導,還有不斷普及的教育和前進的經濟。
為啥今年破事這樣多?是人們的底線提高了。
我們要相信,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走過這短暫的諸多曲折後,必將迎來一個更和諧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