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夜酣暢的秋雨後,艷陽爬上枝頭,掛着露珠的枝葉,在清風中搖搖晃晃,迎着斜透下來的光,灑下一地斑駁,滿身歡暢。爽朗的秋,在風和雨的調和下,不矯揉造作,不拖沓繁縟,以果敢、乾脆的姿態,在季節的輪迴中踏步前行。
富麗的秋,濃墨重彩,大自然的驚艷之筆,就那由着性子隨意勾勒,簡單幾筆,寥寥幾畫,瞬間綻放秋意繁華。眼觀秋色,腳踏枯黃,穿行於九月之秋,滋生無限感慨,關於秋,更關乎人。那些思與感,順着時光流淌,穿行在幻化的時空隧道,與季節撞個滿懷。
少年天成,蓬勃有志,立於滕王閣,遠眺四野,遠山近水,游雲靜陽,秋意一經撥弄,情絲繞繞中,王勃揮筆而就,「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沒有一絲悲秋的氣息,反而歡愉、豪壯。閑散的雲,四處溜達,靜觀世間變化,經世的秋,緩緩徐徐,帶着季節的饋贈,交班更替。
人已遠,膾炙的詩行早已在樓閣生花。九月的秋陽,依舊緩緩籠罩,風光依然,穿越千年的雲朵,在水中打撈昔日的豪情壯志,霞光道道,落地成花,伴隨千年風雨,慰今世平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心存高遠氣自華,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境,催發迥異情思。
秋黃滿地,落葉紛飛,冷瑟的雨,和着寒襲的風,每一個場景,每一抹秋意,總讓人傷感頓生,在這本該收穫的季節里,嘆息自己一無所成。兩兩相映,悲意寒生,是故「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多情的秋天,主題依舊是明艷,是厚重,是多姿,更是斑斕無限,難怪劉禹錫豪言,「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光無限,秋韻綿綿,掬一捧秋天的風,放在耳際聽秋律,散在鼻尖嗅秋息。在秋陽下,擴展身姿,敞開懷抱,接受秋天的暖意與多情。人生無常,世事本滄桑,在順應自然的四季更迭里,放下太多的不切實際,與自己和解,與時光同行,坐看「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秋色,是一本長長的詩集,字裡行間,跳躍着世人的情思與感慨,它又是一幅濃重又輕淡的徐徐畫卷,映照着每一個節點、每一寸光陰里的漫步前行。秋,因人而多情,秋,也因多情而愈多感慨。一個個浪漫的故事,一份份真摯的情懷,一枚枚輕柔的心事,紛至沓來,氤氳了塵世,落成秋天裏暖暖的一聲長調。
多情的秋天,攜着風的輕盈,雨的涼潤,更有秋景秋韻,緩步人間。生命,是一場追逐,往事或濃或淡,生活或深或淺,終不過「漸秋風鏡里,暗換年華」。遠去的,漸來的,都遠遠地立於時空兩端,一端無法改,一端人難料,過好當下,淡然而行,清秋九月,在這個多情的秋天裏,忙一場多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