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鈍感力》的時候,我很失望,這樣一本PUA式的書為什麼這麼多人推。
這次重讀發現,去掉糟粕和不恰當的舉例,它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什麼是鈍感力?
所謂鈍感力,就是延遲反應,它的本質是一種情緒反應機制。通過鈍感力,你可以給自己的情緒一個緩衝時間,不容易在非理智的狀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
鈍感力的核心是價值判斷系統,是一種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取捨的標準。
為什麼我們需要鈍感力?
鈍感力能夠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強大內心,保持相對穩定的內核,讓我們處於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態,不會有過激的反應。這樣的平衡有益身心健康。鈍感力其實是逆商,在逆境當中,擁有鈍感力的人,不會過於敏感、不容易被挫折擊垮,由此可見,鈍感力對我們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鈍感力,實現逆風翻盤呢?
第一、反玻璃心。
我們可以培養自己以自我的感受為主,別人的話說的好的,那我們欣然接受,並且可以通過這些誇獎來增強自信心。如果別人說我們的不是,那我們就儘快忘記,不讓壞的事情影響我們的心情。
此外,我們需要讓自己脫敏,不過度反應,也不要胡思亂想。太敏感會給自己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會讓自己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做更重要事情。
第二、目標導向。
我們需要學會精簡,無關緊要的事情可以捨棄,或者交給他人,自己專註在與結果相關的重要事情上。對事不對人,我們需要得到想要的結果,所以不必糾結在過程上。
第三、提高適應能力。小事,不計較;壞事少憂慮;別人做錯事,不抱怨;發生變化時。及時順應變化調整自己。
培養鈍感力不是為了壓抑、委屈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把那些無足輕重的事情拋到腦後。不用糾結,
「只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