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山湖雲海
颱風「馬鞍」過處,風雨席捲,端坐高樓,看風看雨,看呼嘯的風雨如何將天地萬物捲起又拋下。這種時候,會無端感知到自身的渺小,渺小而輕微,輕微而不堪一擊。
破壞、凌亂、整合、重組,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成長與思索的一種規律。踏着怎樣荊棘的跋涉,我們得以在沉重中學會承受,包括當中的艱難苦楚。
咆哮之聲由遠及近,那是撞擊的聲音,強大的氣流看不見它的方向,但它的存在無處不是。低矮的秧苗,坡地上的桉樹,隨風顫抖,此時順着風向去低垂,想來是最好的辦法。
不知林間的飛鳥躲避何處,不知無常是否一樣帶給它們惶恐與不安?可是,渺茫的天地,這樣的狀態,你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
孤獨會莫敏襲上心頭,潛藏在時光里的力量,還有許多潛藏在文字背後的哲思,顯得縹緲而無痕。伸出雙手,觸摸一下季節的微涼,微涼背後還有着幾許的蒼白無力。
這恰好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時候,在風雨處試着沉靜下來,聽一聽天地的聲響,有靜好之音,自然也有慌亂之覺。
卡夫卡說要得到智慧,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聆聽、沉着、安靜以及獨處。世界會摘掉面具,放下挑剔,以赤裸裸的面貌,在你的腳下歡欣地展開。」
我細細咀嚼着這樣的話語,祈禱讀出當中一二可以詮釋世界的含義,世界那麼大,原來還有袒露無遺之時,而這只是需要一個獨處的行為。如同此時的我,在自我的不斷探索中靜思,那些人間來來往往的故事,故事背後的原因,並沒有你想像般冷漠,因為人性的孤獨。
我突然明白這樣的道理,看見遼遠的世界,還有它底下無數的渺小與蒼涼。那是事物的共性,看似強大的後面都有着自己才知道的弱小與無助。
颱風「馬鞍」過處,一地狼藉,亦如人的思考,終有繁亂之時,慢慢梳理,在風雨的間隙,梳理自己與時光的交匯,紛紛擾擾中如此沉澱下一顆靜好的心。
飄搖的月季倔強在盤旋不息的風雨下,努力保持着一朵朵花燦爛開放的樣子。或許那是它的姿態,無論外在如何地肆虐,紮根於深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迷茫的天際,早已分辨不出秧苗與桉樹林的所在,但我似乎少了一絲惴惴不安,萬物自有其堅持的緣由,才有生生不息的畫面在時光里上演。
回到桌前,打開橘黃的檯燈,柔和的光亮剎那推開一方的陰霾,我辨識與尋找着那束屬於自己的光,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往的方向。在紛亂之中歸於寂靜,自覺也是人生的大境界。原來,光陰如綉,管他何種手法,都可以在一針一針的穿線引針中綉出超然的畫卷。
本文由山湖雲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