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盞心燈,願你成為生活家!
自制力現在真成了稀缺資源了。越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人,越是稀罕自制力。看到那些「總能在冬天的早上一骨碌爬出被窩的男人」和「總能為了保持身材敢對自己下狠手的女人」,人們總是又怕又敬又羨慕。朋友圈時常會被這類雞湯文刷屏——「你不成功,是因為你不夠精準」,文中總會描寫出一個把每日的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的人,還有他那張密密麻麻能逼死懶人的時間安排表。
喏,就像這張!
每次看到這類文章,我都想對那個不動腦子、只會想當然的作者說:不要誤導人了好嗎?你自己先把這張計劃表貫徹上一年再來說說體會吧!除了不、現、實,你還能有其他感想嗎?
真正的自制力不是這樣的,這只是沒有自制力的人想當然以為的有自制力的樣子。就像,總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認為那個出了好幾本暢銷育兒書的媽媽從不會對孩子發脾氣、正為婚姻危機所困的夫妻認為另一個幸福家庭從不會爭吵、正接受心理諮詢的來訪者認為他的諮詢師從不會情緒失控一樣。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但凡是活生生的人,便不可能像童話故事中的卡通形象一般扁平、脫離實際。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現實中有自制力的人是什麼樣子。
一、自制力的基礎,是自知力。
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這種自知力是過好人生的基礎。往大了說是人生觀,往小了說,是自己的五年計劃甚至一年計劃。只有清楚自己的內心需求,才有真正的動力去約束自己的行為、集中自己的力量,朝目標前行。否則,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也不去管,而整天只跟自己的行為較勁,硬束縛着自己幾點起床、幾點看書、幾點鍛煉、幾點休息。這種自制力意義不大。因為很快你便會因為找不到某件事的意義感而放棄,那時,你在這件事上一切的自製和努力也都會隨之空負。
這種總在變來變去、不斷推倒重來的事情發生得還少嗎?縱然自我否定是自我超越的前提,但如果人到中年還沒能做到基本的「定」,工作換來換去、行業換來換去,甚至連身邊的伴侶也換來換去,這樣的狀態下,再有自制力也毫無意義。許多人喜歡在一時興起時寫下QQ狀態,又在很久之後回顧時一一刪除。這正表明人的狀態變化已經越來越大、越來越快了,大到自己也不忍直視、快到自己也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與其總跟自己的行為、作息去較勁,不如先聽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吧!
二、自制力的體現,是穩定力。
即便明確地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你能使得自己克服各種困難和阻礙,把想做、該做的事情一直堅持到底嗎?
明明知道自己確實想學會彈古箏,但學了8節課之後就再也沒去成、使得這件原本心中的夢想再次擱置、不了了之;
明明知道自己該開個公眾號堅持推文,但每周一更地推完10篇文章之後,最初的新鮮和興奮勁過去了,就再也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堅持寫和推了;
……
所以,真正的自制力,是堅持把自己最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事件上的能力、是堅持去做最重要的、最該做的、最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人生是場馬拉松,打的是持久戰。知道自己的目標後,順境中順水推舟誰都能行,逆境中逆流而上則需要強大的自制力。自制力,說白了便是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不能自制的人,便只能被外境所制了。即便那個男人十年如一日地在冬天的早上一骨碌爬出被窩,即便那個女人為了保持身材半輩子沒吃過米飯,如果自己該做的、想做的事情沒去做、沒做好,那也跟自制力沒有半點關係。
三、自制力的技巧,是調控力。
有自制力的人從來不會在吃飯時看無聊的宮斗劇?從來不會在蹲馬桶時刷娛樂八卦?從來不會浪費時間?
錯!
有自制力的人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專註節奏,跟隨自己的節奏,通過調控力使得自己張弛有度。如果吃飯時看無聊的宮斗劇能讓自己在吃完飯後專註地看書2小時,有自制力的人便會放鬆心態去享受電視劇,而不是非跟自己死磕,刪除所有電視劇,強行要求自己15分鐘內吃完飯;如果蹲馬桶時刷娛樂八卦能讓自己在隨後的工作中專註而高效,有自制力的人也會放鬆去刷。
人常常犯的錯誤,便是對自己太過苛責,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實際上,如果浪費掉的那些個時間,能使得你在該專註的那哪怕1、2個小時之內高度專註,那便不是浪費,是必要的休息和助力。
人常常犯的第二個錯誤,便是自認為聰明地見縫插針地去提升自己,比如把蹲馬桶時刷的娛樂八卦換成公號文章,既零碎又不失營養;把吃飯時看的宮斗劇換成紀錄片,既下飯又長見識。殊不知,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說,休息的精髓就在於不用腦,只有在休息時把腦子甩開,才算是徹底地放鬆。
或許有人會疑問:凈意,原來你這所謂有自制力的人也是在刷八卦、追劇,那跟我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隨時都能關掉網頁和電視,一分鐘切換至專註狀態,你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