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個包袱,你往包袱裏面越裝越多,那你就會越來越感受到壓力山大。直到有一天,你走不動了,被壓垮了,才發現是自己的包袱太重了。
有很多人都不自知,總是覺得生活的壓力太大,讓自己喘不過氣來。但他們都忘了一點,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相似的,而造成「壓力山大」的根源,就是自己。
不丟棄毫無意義的雜物,那我們就會背着雜物生活一輩子。當你邊走邊丟棄沒必要的雜物,那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多了。
有一位名人說過,中年之前,我建議你要做加法,因為什麼事兒都要試一試,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年之後,我建議你要做減法,減輕壓力,輕身前行,才是正道。
無論是中年,抑或是晚年,最好的做人態度,就是要過「減法」的人生。
所有的「減法」,都意味着我們要「放下」一些事兒,「放過」一些人,從而達到生活減負的目的。
及時丟棄這幾樣東西,相信你在60歲之後,會過得比一般人要好。
02
及時丟棄「煩心」之事兒。
有一位禪師說過,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如果你的內心深處沒有閑雜之事兒,那你所過的每一天,其實都是人間的好時節。這,就是「清空煩惱」的做人智慧。
對於現代人來說,增加煩惱很簡單,減少煩惱卻很困難。因為生活本就充滿了煩惱,而且我們也放不下,自然就造成了上述的矛盾。
本來你正在坐地鐵上班,突然你被人踩了一腳,那你就會特別生氣,甚至還想踩回對方。於是乎,你這一天都會處於「情緒內耗」當中。
晚上下班回家,情緒內耗了一整天的你,看到沒有人做飯,兒女和伴侶躺在一旁玩手機,那你只會越來越感覺到生活沒有意思,自然就會煩惱叢生。
中年的時候,我們不懂得丟棄「煩惱」。晚年的時候,「煩惱」就會堆積起來,遮蔽了我們內心積極的一面,讓我們不再快樂。
03
及時丟棄不必要的「慾望」。
人有三種原罪,名為「貪嗔痴」。而在這三種原罪當中,唯有「貪」排在了首位,也讓人無法克服。當然,這跟人性當中的「貪婪」有關。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無法克服貪婪呢?叔本華說過,人生就是一團慾望。
我們活着,就是因為「慾望」。對於生理,我們需要慾望;對於錢財名利,我們需要慾望;對於擁有更多的一切,我們會讓慾望膨脹。
有些人存款幾十萬,感覺到不高興,覺得存款上百萬才算幸福。等他們實現了存款上百萬,又覺得存款上千萬才會幸福。
如此,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幸福。因為人之慾望,就如同黑洞一般,無限地膨脹,直到將一切都吞噬殆盡。
人,還是不要有過重的慾望比較好。所謂「節慾禁慾,知足常樂。」把膨脹的慾望丟棄了,選擇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那你會發現,人間,也如此美好幸福。
04
及時丟棄生活的「瑣事」。
生活中的大事,會讓人手忙腳亂,但它對人們的影響,不算太大。可是,生活的瑣事,會讓人勞累不堪,長期下來,瑣事就會將一個人壓垮。
為什麼夫妻之間會爭吵,為什麼父母和孩子會為了某些問題而反目成仇,為什麼親人之間會產生無法調解的矛盾?
這一切,都是瑣事造成的。
看到伴侶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我們就會感覺到生氣;看到兒女違背我們的心意,我們就會感覺到不滿;看到親人做出不當的行為,我們就會看不順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為什麼我們非要為了瑣事而糾結不堪呢?因為人這種生物,就像是一個袋子,專門容納瑣碎的雜事和爛事。
從今天開始,做個不計較的人,把沒必要的瑣事拋棄,那你內心的石頭,就能落地了。
05
及時丟棄不屬於自己的「人」。
不屬於自己的事兒,我們不要沾染;不屬於自己的事物,我們不要擁有;不屬於自己的人,我們就要選擇放過。
有些人,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那我們做得再多,也留不住他們,為什麼我們就不放過他們呢?
佛說,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心,過分執着,沒有稍微放輕鬆,那你就是在折磨自己。更何況,你所執着的人,本就跟你沒有緣分,那你們就算在一起,又能有什麼結果呢?
很喜歡這麼一個詞——好聚好散。
我們能夠相聚,這是命運的撮合。而離開,也是必然的。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如此,這一站相遇,下一站就分開,互自安好,才是最好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