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無論是誰,都是在大大小小的選擇中度過,選擇陪伴我們一生。
有選擇是幸福的,幸福也是靠選擇得來的。
人生在世,學會選擇是大智慧。
有時候,永不放棄那是一種態度,選擇放棄也是不錯的選擇。
豁達的人懂得放棄,那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
1.選擇是一種力量,放棄是一種智慧
要學會選擇,才能把控自己的命運,才能感受到選擇的力量。
選擇的神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就像上帝之手,它決定我們的信仰,指引着我們的人生方向。
魯迅棄醫從文,選擇了當個文學家,用筆桿來挽回中國人的血性。
他的選擇迸發了強大的力量,他既成就了自己,也影響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人總是習慣去關注那些不想要的東西,而很少去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因為人生百態,事有千變,每個人的選擇標準都不同。
記得電影《非誠勿擾2》里有一句經典台詞: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誤,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也許,這所謂的「錯」就是瑕疵吧,也正是不容錯,才產生了大齡剩男(女)。
怕出錯而放棄選擇,顯然會失去選擇的力量,這並不可取。
人間百態,世事滄桑,選擇的結果不盡相同,選擇就應該是無悔的。
電影《卧虎藏龍》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
「當你緊握雙手,裏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只有學會選擇放棄,才會領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的真諦。
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人生充滿選擇,而學會放棄,同樣是選擇的藝術,應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2.選擇比努力重要,勇於放棄是精明
一位智者說:
「一個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怎麼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也沒有錯,關鍵是走的路是否正確。」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選擇道路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但是,學會選擇一定比使蠻勁的努力更重要。
如果選擇錯誤,再努力也是枉然,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貧富!
有些人,最怕做選擇,常被信天由命的思想所左右。
倘若,沒有了長輩或師者的指引,就患上「選擇恐懼症」,仿若掉進深淵。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善於學習選擇,並在實踐中,享受選擇,而為之努力。
我很喜歡下面這段話:
思路清晰遠比賣力苦幹重要,心態正確遠比現實表現重要,選對方向遠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一個人的選擇水平,決定着他的人生高度。
有時候,失去的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獲得。
聖雄甘地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
火車開動後,甘地的鞋掉到地上,他沒辦法撿回鞋子,於是,他脫下了另一隻鞋,毫不猶豫地把它扔到車外。
同伴們問道:「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甘地從容答道:「也許會有窮人撿到我掉的第一隻鞋,但對他沒什麼用;我把另一隻鞋也扔出去,或許就能湊成一雙鞋,撿到的窮人就能穿了。
與其抱殘守缺,倒不如勇敢放棄,失去的也可能便是獲得。
生活中,放棄是最好的保全,更是最大的精明。
漫漫人生路,無論荊棘小路,還是康庄大道,要想走得輕鬆洒脫。
就要,學會勇敢地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更珍貴的未來。
3.遵從自己的內心,珍愛自己的選擇
心理學中的「巴霖效應」是指:
人們常常會認同對自己籠統、空洞,符合大眾的評價,心中既存的那種」原來真的不合適」的預設就會被強迫成立,最終負面影響深遠!
這用在分析選擇時,也有一定的心理學參考意義。
那就是,選擇了甲,會認為乙可能會更好些,而選擇了乙,又會認為似乎甲更合適,怎麼選都是不合適。
仔細對照,深以為然。
小A與男友分手,最終嫁給了現在的丈夫。
婚後,小A總是不自覺地把丈夫與前男友做比較,諸如長相、習慣、言談等等。
總覺得丈夫比前男友差,也萌生過選擇錯誤的悔意。
為此,小A也發過脾氣,鬧過性子。丈夫一如既往地對小A好。
直到有一天,單位小姐妹抱怨丈夫難伺候,她如何地忍氣吞聲、低三下四。
她才忽然發現,丈夫是多麼地寵着、慣着她,原來她找到了一個真愛她的好丈夫。
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如果與強勢的公子哥前男友結婚,小姐妹的命運可能落到她身上。
此時,她才發現選擇一個真愛自己的男人,也是很幸福的。
既然選擇了這個人,在享受他的優點的同時,就必須接受他的缺點。
就像有人喜歡喝茶,也有人喜歡飲酒,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都是個人選擇,都值得我們尊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遵從自己的內心,相信和接受自己的選擇的。
人生苦短,選擇無分對錯。這世界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
餘生不長,而且很貴。尊重自己的選擇,包括那些放棄的選擇。
一個善於選擇的人,無論怎麼選都是對的。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無論怎樣都是快樂的。
當你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便擁有人生的大智慧,也掌控了人生的大財富。
格局大的人,一定是深諳選擇,懂得放棄,尊重選擇的人!
您的關注、點贊、轉發或評論是對老楚最大的鼓勵!謝謝!!
楚風寫於2021年9月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