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本報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姚亞奇日前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通過實施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目前,全國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202...
05月24日
7864
科學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
05月24日
1565
科學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05月24日
1742
科學
伴隨着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儀式昨天在漕河涇會議中心舉行。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
05月24日
1661
科學
5月24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5公眾開放日來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開放的第三年,超過1500位公眾深度參與這場科普嘉年華,創新歷史新高。科學家現場作報告本次活動設置2場科普報告,2大科技展館,3大科技主題展
05月24日
1437
科學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過去數十年,從溝通、消費、娛樂到生產、交通、商業往來,無不深深烙刻上數字化的印記。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眼中,數字世界正逐步與物理....
05月24日
8851
科學
圖片來源:AnthropicAnthropic 首席執行官 Dario Amodei 在周四於舊金山舉行的 Anthropic 首個開發者活動“Code with Claude”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有的 AI 模型產生幻覺,即編造事實並將其呈現為真實的情況,其頻率低於人類。Amodei 在闡述一個更大觀點時提到:AI 幻覺並不是 Anthropic 通往
05月24日
5509
科學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顆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2017 OF201,其軌道獨特,繞太陽公轉約需25,000年。該發現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確認,並已在預印本服務器arXiv上發布。
05月24日
1878
科學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河流有生與死,甚至也有權利。它請讀者從這些方面思考河流,看看有什麼能從對河流的重新想象中湧現。
05月25日
1197
科學
IT之家 5 月 24 日消息,歐洲南方天文台於 5 月 21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目擊了一場激烈的宇宙碰撞:一個星系以強烈的輻射刺穿另一個星系。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揭示了輻射如何削弱受創星系形成新恆星的能力。研究結合了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超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
05月24日
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