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地震真的了解嗎?其實板塊與斷層並不相同,這次從土耳其大地震了解大地之母。

2024年04月03日10:16:07 科學 136944
你對地震真的了解嗎?其實板塊與斷層並不相同,這次從土耳其大地震了解大地之母。 - 天天要聞 你對地震真的了解嗎?其實板塊與斷層並不相同,這次從土耳其大地震了解大地之母。 - 天天要聞
11:46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的觀測數據,精確繪製出國際首個太陽大氣自轉的三維圖像。相關論文6月13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熱熱熱!40℃成片出現!超30個國家級氣象站,突破極值 - 天天要聞

熱熱熱!40℃成片出現!超30個國家級氣象站,突破極值

據“中央氣象台”微博消息,6月11日,河北、天津有超過30個國家站氣溫突破6月中旬最高氣溫極值,河北安平、安國、武強,天津靜海破6月最高氣溫極值。未來三天,北方的高溫還將持續,應該還會有更多地區打破紀錄。據“河北天氣”微博消息,今天午後1點,河北省中南部“熱紅”“熱黑”了,40℃已成片出現。中央氣象台:繼續發...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 天天要聞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介紹在基因編輯技術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異種移植取得的最新成果,評述並指出異種移植大規模臨床應用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導 讀由於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數量與供體數量短缺的嚴重失衡情況,器官短缺仍然為限制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着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異種移植開始頻繁進入臨床試驗,也取得了矚目...
新材料行業有望受“科特估”提振,科創新材料ETF(588010)強勢上漲2.15%,衝擊3連漲 - 天天要聞

新材料行業有望受“科特估”提振,科創新材料ETF(588010)強勢上漲2.15%,衝擊3連漲

截至2024年6月13日 13:36,上證科創板新材料指數(000689)強勢上漲1.93%,成分股天承科技上漲15.61%,方邦股份上漲9.35%,康鵬科技上漲6.98%,菲沃泰,斯瑞新材等個股跟漲。科創新材料ETF(588010)上漲2.15%,衝擊3連漲。最新價報0.52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124.18萬元,換手率14.29%,市場交投活躍。值得注意的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 天天要聞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當古老茶山遇到高精尖衛星當膠片電影遇到前沿數字修復技術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化學反應?在福建安溪這一切已不再是想象! 6月12日下午,東南風好揚“新”帆——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新質生產力採訪團走進福建安溪縣,來到充滿科技氣息的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展示中心,探秘空天大數據如何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體驗數字化...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
菩提子真假難辨?學會這幾招,輕鬆鑒別真偽! - 天天要聞

菩提子真假難辨?學會這幾招,輕鬆鑒別真偽!

開篇:菩提子的魅力與困惑在文玩圈中,菩提子以其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已成為無數文玩愛好者的心頭好。那一顆顆光滑圓潤的菩提子,不僅寓意着智慧與清凈,更是承載了玩家們的情感與寄託。然而,隨着市場的繁榮,菩提子的真偽問題也日益凸顯,讓許多

科學分類最新資訊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

全站最新資訊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iQOO 13:兩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 天天要聞

iQOO 13:兩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由於高通驍龍8Gen 4發布會提前到10月份,所以今年基於它的旗艦機型整體都會提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首批搭載高通驍龍8Gen 4的機型已經基本確認,而且不會有什麼改動了。相對於雷打不動的小米15系列,今年有改動的品牌還是不少的。
“中年返貧”的5個跡象,隨便佔一個,家庭都會衰敗 - 天天要聞

“中年返貧”的5個跡象,隨便佔一個,家庭都會衰敗

所謂“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月亮過了十五,就會逐漸虧損。人到了中年,就會逐漸遇到問題。中年危機,不僅是個人的一道坎,也是家庭的一道坎。絕大多數家庭的頂樑柱,都是中年人。倘若家中的中年人出了什麼問題,家庭不也要受到影響嗎?人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