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與無人駕駛首次融合!第十二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蘇州常熟舉行

11月21日,第十二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蘇州常熟舉行。本屆比賽有22支車隊報名,其中包括新湧現的無人駕駛智能車研發團隊、與汽車製造廠商合作的團隊和企業車隊等。

為有效破解無人駕駛車城區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實際應用難題,推進智能交通系統、車聯網與無人駕駛技術高度融合,提高無人駕駛安全性和交通效率,本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內容設置方面,突出考察車路協同、無人駕駛車輛的交通場景識別能力,真實複雜動態交通環境中的安全性、適應性、敏捷性和智能性。

不同於往屆比賽僅考察單車智能性,本屆比賽要求參賽車輛在真實城區密集車流交通環境中完全自主模擬接送乘客服務任務,以無人車自主、安全提供連續接送服務的效率為考核指標。本屆比賽要求參賽車輛完全自主地從地下或地面停車場出發,在真實複雜動態道路交通環境中、在90分鐘規定時間內持續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並返回停車場,以規定時間內完成有效服務的次數和及其難度等級綜合計算得分。

據了解,相比往屆比賽,本屆比賽首次將車聯網技術與無人駕駛技術相融合。採用4G-LTE通信網絡和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結合道路監控視頻流等信息,通過多通道信息融合實時判讀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在智能交通監控中心雲平台與多輛無人車之間構建雙向信息通道,實時發布路網動態交通狀態信息,使無人駕駛車輛利用實時路況信息及時規劃決策最優路徑,提高完成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

與科技公司、快遞公司及汽車廠商的無人駕駛車輛測試、服務不同,本屆比賽在真實複雜動態典型城市道路交通環境中同時對多輛無人駕駛智能車連續完成多任務的能力進行測試。交通場景設置有道路封閉、施工借道、佔道、錐形標引導等施工管制路段以及衛星導航信號缺失路段,並設置有行人、無人駕駛車輛、有人駕駛車輛、環衛作業車輛等多類型混合行駛場景,與密集移動障礙物共同形成真實交通流。同時,本屆比賽利用北斗衛星導航構建適合無人駕駛車的行駛環境地圖,並檢驗無人駕駛不依賴衛星導航信號的自主定位感知能力,特別是增加無人車從地下車庫自主出庫等測試內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張添翼

校對 盛媛媛